会议上,签订了一项《国际白银协定》。
其中规定美国政府每年购银不超过3500万盎司,中国则承诺将不出售,1934年至1937年销毁银元所得之白银。
但是,一年不到,美国就违背了它所承担的稳定银价的国际义务。1934年6月19日,在美国国会内白银集团的压力下,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
这部法案规定美国政府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银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四分之一。
这些政策造成白银的价格上涨,在1934年8月9日开始执行该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
美国的这一行动立即引发世界银价的飞涨,从1934年年初的每盎司0.35美元涨至10月份的0.55美元,到1935年4月一度涨至0.81美元。
银价暴涨西方在中国购买资源的付出加重,同时中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的不断外流,在1934年流出1.80亿两,在1935年流出1.86亿两。
这使得中央政府的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利息上涨、销路呆滞、钱庄倒闭、银行关闭等严重后果。
美国的收购白银,表面上是说提高中国的购买力和稳定本国采银业,实际上是使得西方其他列强在中国采购资源、原材料的负担加重成本提高。美国所产所收购的白银还可以在中国购买资源控制中国金融,从而使得当时的资源大国的美国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走出危机。
因此英国在美国白银政策的压力下为了自身在中国的金融利益,就需要中国改变白银本位变成纸币了,而中国要发行纸币也必须与金融实力最强的英国和控制白银最多的美国货币挂钩。
同时中国也是西方倾销产品的市场,为了列强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改革中国的金融发行纸币就成为了中国与列强一致的需要,也成为了中国放弃银本位的金属货币进入央行时代建立的金融货币体系的历史机会和窗口。
在此背景下金陵政府开始发行纸币,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
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
其中规定美国政府每年购银不超过3500万盎司,中国则承诺将不出售,1934年至1937年销毁银元所得之白银。
但是,一年不到,美国就违背了它所承担的稳定银价的国际义务。1934年6月19日,在美国国会内白银集团的压力下,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
这部法案规定美国政府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银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四分之一。
这些政策造成白银的价格上涨,在1934年8月9日开始执行该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
美国的这一行动立即引发世界银价的飞涨,从1934年年初的每盎司0.35美元涨至10月份的0.55美元,到1935年4月一度涨至0.81美元。
银价暴涨西方在中国购买资源的付出加重,同时中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的不断外流,在1934年流出1.80亿两,在1935年流出1.86亿两。
这使得中央政府的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利息上涨、销路呆滞、钱庄倒闭、银行关闭等严重后果。
美国的收购白银,表面上是说提高中国的购买力和稳定本国采银业,实际上是使得西方其他列强在中国采购资源、原材料的负担加重成本提高。美国所产所收购的白银还可以在中国购买资源控制中国金融,从而使得当时的资源大国的美国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走出危机。
因此英国在美国白银政策的压力下为了自身在中国的金融利益,就需要中国改变白银本位变成纸币了,而中国要发行纸币也必须与金融实力最强的英国和控制白银最多的美国货币挂钩。
同时中国也是西方倾销产品的市场,为了列强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改革中国的金融发行纸币就成为了中国与列强一致的需要,也成为了中国放弃银本位的金属货币进入央行时代建立的金融货币体系的历史机会和窗口。
在此背景下金陵政府开始发行纸币,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
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