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一章 国内金融

银元才是0.7两左右,这样的巨额外债下造成白银对外贬值的同时对内升值。西方列强的货币侵略极大的掠夺了中国的资源,每年外流的财富是约四个马关条约的赔款。

    让列强们放弃这样的巨额利益,让中国获得金融**与世界金融体系接轨,没有额外的代价和特别的历史背景,是无法在中国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

    1931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危机,西方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政策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倾销国内剩余产品、转嫁危机的目的。

    甚至连华联都已经开始完全废弃银本位制度,而是建立起了的金融货币体系,并且用权限值这样的硬性条文来维持华元的自主和稳健,避免被列强渗透控制。

    与政府被迫向英美交付本国的货币发行权不同,华联拥有自主的工业体系,对外贸易需求也非常之少。产经联的会员也乐得将更多地消费能力维持在华联内部,而不是对外采购上面。

    但对于这时的中国而言,自甲午战争以来通过这样的纸币对白银的游戏,西方早已经在中国赚足了利益,中国的资产货币化很低,使用实银更是西方金融货币掠夺的软肋。

    直到此时中国已经穷困不堪没有太多的利益可以通过金融货币榨取,同时中国的巨大人口和市场是西方倾销过剩产能的好地方,这样的情况才发生变化,如何提高中国的购买力让西方倾销产品走出危机是当时的重点。

    当然,上述的地方只包括政府直接控制的区域,并不包含华联的统治区和日本在东北扶植的伪满洲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英美支持中国发行纸币,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在华的势力扩张,日本大量向中国资本渗透。

    日本将其货币改革建立央行后回收控制的大量白银,再以资本的形式大量借给中国和投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利益和在经济上控制中国,大量的中国对日借款和投资、贸易以白银计算。

    同时还有大量日元贷款也是以中国的白银收入担保的,不让日本控制中国也是西方列强的战略重点之一。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诉求发生了变化,因此中国的货币改革才有可能实施。

    由于金本位在危机中主要国家的破产,大量囤积于黄金市场的货币资金转入了白银市场,白银的投机造成银价的波动。

    为稳定世界银价,美国、中国、印度等八个产银或用银大国,在1933年7月伦敦世界经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