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一之卷: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13章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下)

  然而这些课本知识毕竟只是皮毛而已,倘若细细讨论下来,具体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大宋朝的官员设置繁杂,光是官职名称体系就复杂的让人晕眩,何况还有包括恩荫、纳粟等方式进入官场的人物,都需要财政拿钱来发放俸禄。

    至于那上百万的禁军士兵就更加浪费国帑了。

    而且这些人除了愤怒之外,还有许多福利可以拿,比如布匹、柴炭、冰块,甚至马匹饲料。

    另外每次过节的时候也要发放上次甚,至军队开拔,都需要拿钱财来诱导士兵。

    这样的财政习惯,北宋的财政要是不出问题,那就活见鬼了。

    而且除了花销过大这一个弊端之外,大宋朝还有着两个涉及到财政问题的重大缺陷。

    只听石景润继续说:“这弊政之二,就是农村经济矛盾严重。首先是土地兼并严重,其次是贷款盘剥严重,最后使朝廷徭役严重。”

    这些,高中生赵祯就不懂了。

    其实这些事情解释起来都很简单,宋朝商品经济发达。虽然不仅仅局限于农村,但还是主要集中于城市。

    而农村的土地经济早就已经演化成了庄园经济,因此地处于庄客之间的矛盾是普遍而又经典的存在着。

    而更有意思的是,宋朝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这就意味着大部分自耕农都有可能失去自己的土地,而另外一批连土地都没有的人家,就得想着靠其他的方式养活自己了。

    同时因为没有抑制兼并的政策,所以大地主难免就对小地主的土地产生兴趣。

    不过冒然抢夺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他们就会耍出各种手段,其中自然不会少了经济手段。

    借贷关系在农村自然是普遍存在的,且本身因为还款能力差、信誉差等一系列问题,而存在着利率过高的现象。

    那么大地主们当然会加紧利用这一现状,更迅猛的盘剥那些中小地主和自耕农。

    第三就是徭役问题。

    北宋的徭役政策也是很奇葩的。

    有很多人甚至需要到地方上去做小丽来填充徭役。

    有一些不同食物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打入政权内部,进入体制内的绝佳机会。

    但实际上,有很多财政窟窿都会转嫁到这群弱势群体身上,他们当然也就成了被贪官鱼肉的对象。

    而这三条虽然对中央财政的运转不构成直接威胁,但却是治安动-乱的根源所在,北宋的农民起义几乎一两年一次的频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