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零三章 死与复仇(三)

涉及到中国贸易问题的时候就自己逻辑紊乱了,真正能谈“自由贸易”这种此时的“高端沙龙议题彰显逼格”这套理论的人,倒是不少。

    一部分是真信。

    一部分是“凭他妈什么只准东印度公司当买办?私人船只不能过好望角?”

    但真正掌权的,尤其是辉格党一派的人,他们或者在东印度公司有股票、或者家里参与北美的垄断专营烟草贸易、或者掌控茶叶利润,自然是不可能信的。

    辩经是要辩的。

    但在大家缺乏一些辩论共识、基础不同的情况下——比如你觉得这个是黑的,我觉得这个是白的,这样基础都不同的辩论,是无意义的——反倒是那种“国家拟人”化的理由,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既然威廉·皮特当初为孟加拉的胜利欢欣鼓舞,并被视作“他的全球战略的重要胜利”。

    那么,现在,你的全球战略,把东方的恶龙惊醒了,为了防止自己遭遇孟加拉关税战争那样的命运,觉得与其等着你来打我,不如我联合法国先把伦敦扬了,这个大锅谁来背?

    而且,本身这个理由,大顺这边也铺垫了很久。

    从詹金斯耳朵战争里,乔治·安森在伶仃洋补给,被刘钰羞辱;再到后来的鸦片案,逼着东印度公司去印度……

    这几件事,大顺一直在强调一件事,那就是前朝旧怨。

    英国和大明发生过冲突吧?

    英荷联军一起试图攻打过澳门吧?

    英荷联军在“平山常陈事件”中,抓过中国的商船吧?

    这事儿,不能怨大顺翻旧账。

    因为大顺给出的理由,也让英国无法反驳。

    即:现在英国国王,是否还有法兰西王国的宣称?你们给大顺的国书上,在那一大串称号上,都顶着“法兰西国王”的名号。

    不说换姓了,都共和过了吧?

    你既能顶着几百年前的这个破帽子,大顺继承大明的一切历史,那不是理所当然的?

    当年克伦威尔让荷兰人因为安汶岛事件赔钱,安汶岛事件发生的时候,英国可还没有护国公呢。

    再说了,各国有各国的海关政策,在《航海条例》下,大顺的商船能不能直接泊靠伦敦贸易?不能的话,当年的中英冲突,怎么自圆其说认为这是为了自由贸易?

    这些打嘴炮的旧账,翻来翻去,大家其实都认同翻旧账。

    比如哪怕俄国,他们的北美公司,也干过一件可以作证“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