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零三章 死与复仇(三)

 那时候,整个英国刚经历了梅诺卡岛的惨败,新内阁组建,急需证明新内阁的比起上一任内阁强百倍。

    印度的胜利、路易斯堡的胜利、腓特烈连续打出来两场史诗级的战术胜利证明了雇佣普鲁士打手的每年300万两白银没白花。

    这种情况下,孟加拉关税战争的胜利,就是内阁的功劳。

    那么,大顺为什么要忽然参战?

    理由是什么?

    真正的理由,是大顺的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统治的王朝稳定,大顺否则了拓展内部市场的可能,松苏爆发的工业革命,急需一个市场和大量的贵金属。

    而印度和大顺之间的手工业商品冲突,使得大顺的工业资本急需找一个和大顺商品不冲突的市场;大顺的商业资本,眼红于专营垄断贸易下的东印度公司的巨额利润。

    这是真正的原因。

    但表面的原因,是什么?

    或者说,听起来最合理的、合此时根本不懂资本和国富理论的“理”的原因,是什么呢?

    显然,是“我们在印度咄咄逼人的野心,惊动了东方的帝国,让他们对自己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并担心我们以印度为跳板,将孟加拉的故事复刻到他们的身上”。

    “东印度公司为了他们股东的自私的利益,将整个国家拖入到一场灾难当中。为国家塑造了一个可怕的苏醒的恶龙。”

    “鸦片事件,东印度公司明知道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鸦片贸易,但他们依旧让大量的掮客、中间商,从公司的手里购买鸦片。且在明知道这些鸦片将运到中国的情况下,这招致了中国大皇帝的反感……”

    对于“大顺海军出现在直布罗陀、且进攻印度”的原因,现在主流意见就是这样的。

    英国反对威廉·皮特的人,当然并不是在反思,而是在用这个理由来搞党争。

    而大顺出兵的理由,基本也是如此。

    至于信不信……这玩意儿,你给英国的老百姓,或者那些收入高到算是人的人,解释“物价革命”、“手工业生产效率”、“小农经济维稳”、“外向经济催化”、“市场”等等这些东西,还得列数据、讲道理,他们还真就未必愿意听。

    反倒是简单粗暴的“因为你有前科,所以我认为你肯定旧病复发”这样人之常情的道理,更容易传播。

    至于说大顺这边高举的理论上大义的“自由贸易”,这个嘛……连这一套理论的祖师爷级别的亚当·斯密,都是个“民族主义者”,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