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59 叠层器件再次突破,面试准博士生(万更求订阅)

太差,可以通过对应的雅思托福GRE考试,去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还是比较容易的。

    毕竟,都能发AM了,且不说实验方面的能力,单单写文章的能力肯定非常的强。

    哪怕研究领域发生了变化,写文章的能力也会留存下来。

    不过,许秋转念一想,殷后浪、徐心洁,他们才大二,还都是孩子啊。

    要不要摧残他们呢?

    正在这时,魏兴思突然出现了216的门口:“许秋,来我办公室一下。”

    许秋问道:“什么事啊?”

    魏兴思解释道:“有一个东伐大学的硕士生,打算到我们这边读博,我看他发过来的简历还可以,就让他过来聊聊,计划是接陈婉清的班,所以他如果过来的话就归你管,你来一起看看,今天就当做是面试了。”

    “好啊。”许秋眼前一亮,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啊。

    随着组里不断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加上及时维护课题组网站,现在组里的名气已经打了出去。

    魏兴思那边经常能收到一些硕士三年级学生的邮件,表示有意向过来读博。

    申请者全部都是外校的学生,因为本校的直博生,也就是韩嘉莹那一届的,现在都已经确认了导师,想挖墙脚的机会比较小了。

    不过,魏老师之前收到的申请,没有看到一个满意的,因此全部都拒绝了。

    魏兴思当时自认筛选简历的要求“不高”,只有三点。

    首先看文章,要求至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一篇SCI一区或者二区的文章。

    因为发三四区的文章和一二区文章要求不一样,不说实验工作方面,单单语言方面,三四区文章对语言的要求相对一二区的文章会低很多。

    要是没有发过二区以上文章经验的话,多半还需要从头开始培养他们写高档次文章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哪怕有不错的英语水平,也需要消耗很多时间。

    比如孙沃的一篇ACSAMI,光写文章就写了一个多月,快两个月时间。

    而同样的活交给许秋,可能只需要一周不到的时间,工作效率差了四五倍不止。

    其次,看出身,也就是本科、硕士期间的学校。

    魏兴思觉得至少得有一个是985吧,最好本科是985。

    最后,看英语成绩,要求CET6达到500+。

    这也是院系定下的最低标准,要是英语太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