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50 许秋人前显圣的一天(求订阅)

    周日上午,吴菲菲接到了魏兴思的电话。

    魏兴思:“等下你去机场接一下冯盛东,他已经在飞机上了,估计今天中午到魔都的浦东机场,航班号我已经微信发给你了,你可以先查一下飞机有没有延误。”

    吴菲菲:“好的,接回来安排在哪里?燕园宾馆吗?”

    魏兴思:“嗯,对,燕园宾馆,房间我都已经订好了,去了直接报我的名字就可以。”

    吴菲菲:“噢,好的。”

    刚开始魏兴思和瑞典隆德大学的冯盛东、Tnu他们接洽,主要是为了补足课题组内关于有机光伏机理方面的短板。

    但后来,魏兴思发现瑞典方提供的TAS、TRPL、THz等测试表征手段,和钙钛矿的研究更加契合一些,因此便加大了双方关于钙钛矿领域的合作。

    现在组里几乎每一篇钙钛矿的工作,都是和瑞典那边合作完成的,挂双方的通讯作者。

    而有机光伏的文章,比如常规的材料开发型工作,大多是组里单干,或者带龚远江那边一起,只有涉及到机理解释的工作,才会带冯盛东他们“一起玩”。

    除了吴菲菲被分配了任务外,许秋也被召唤到了材一216的办公室待命。

    大约早上九点四十分,魏兴思出现在216门口,朝许秋笑了笑说道:“今天会有一些老师提前过来,到时候要麻烦你一起交流一下,讨论讨论。”

    “行,没问题。”许秋点头应和,周五的时候他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今天过来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和魏兴思关系比较要好的,维系一下关系,进行私下的学术交流。

    在学术圈,同行们之间的学术交流还是非常重要的。

    学术论文是一种最为广泛的学术交流手段,经过数百年的演化,从早期的科学家们相互传阅手稿,到后来期刊公司成立开始发布纸质刊物,再到现在电子版的期刊基本上已经普及。

    总体上的趋势就是,研究者们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高效,交流越来越便捷。

    研究者们可以通过查阅其他人发表的文章,来了解一个领域内各种各样的不同可能性。

    不过,学术论文毕竟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实验细节展现出来,而且也无法实现研究者们之间的实时交流。

    从沟通的效率上来讲,查看别人的学术论文,远不如面对面的进行直接交流。

    这便是每年举办各种大会的意义。

    虽然各种大会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