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与共工进行猛烈的决战,终于打败共工,获得胜利。
大禹治理黄河,是从青海的积石山开始疏导的。据说当时的石门山与吕梁山相接,堵住了黄河的去路。大禹疏导至此,遇到了障碍。
于是他启动自己的神力,把龙门山劈开为两半,黄河水就顺畅地从峭壁间流过,这就是今天河南洛阳的龙门。
黄河穿过龙门往下流过几百里,遇到了一座砥柱山,不能通过。大禹就开凿砥柱山,使河水绕山分流,好像穿过三道门,这就是今天的三门峡。
如今三门峡上游建有禹王庙,渡船的艄公常来烧香许愿,祈求平安。大禹治水,不仅时间漫长,而且十分艰苦,然而,他以无私忘我的精神,奋斗不息。120
走路太多,脚指甲都磨光了,得了“偏枯”病,走路十分艰难,但他却走遍了中国的山河大地,常常是“昼不暇食,夜不暇寝”,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在紧张治水的日子里,好几年都经过家门而不入。直忙到三十岁,大禹还没成家。一天,他来到涂山附近,看见一只美丽的九尾白狐,相传她是幸福与权力的象征。大禹于是爱上了涂山的一位姑娘,但没来得及成婚,就又到南方去治水了。
姑娘一直等着大禹,经常吟唱思念的歌……这就是南方民歌的起源。以后,大禹终于回来,娶了这位名叫女娇的姑娘。但新婚后的大禹只在家待了四天,又出发去治水了。
女娇在家等呀等,常站在黄河之滨眺望,所以这里就有了“望夫石”。
经过多年的奋斗,大禹终于领导人民制服了洪水,治理了黄河,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在这个“谣言”中,俩人把大禹塑造成了重情重义的大英雄。
当时他们还制造了神话版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奉虞舜之命治理洪水。
他为察访水情,身背劈山斧,骑着小毛驴来到江州长江南岸。他在南山转了一天,天已黑了。
禹想找个住处,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户有灯光的人家。他一敲门,屋里却“噗哧”一声把灯吹灭了。
禹在说明借宿的来意,屋内却不出声;他便在屋檐下睡。
过了好久,一位美丽的姑娘把他叫醒,请他进屋。禹才知她姓涂山氏,自幼父母被洪水淹死,她漂流到此被涂洞老妇人救起抚养成人。
她听到大禹鼾声,怕他着凉,才开门请他进屋。大禹见她孤身一人,坚持出门在屋檐下过夜。
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