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章 法颠的秘密

  这一世,蚩尤的魂魄投胎到了一个叫禹的体内,这是个肯吃苦,能受累的穷小伙子。

    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生于今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远古的时候,洪水肆虐,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时,出了两位治水:鲧和他的儿子禹。他们治水的流传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

    鲧是一个聪明能干、造福民众的英雄,他不但创制了农具耒耜,驯服驾驭了耕牛,教导人民播种五谷,创建城郭,更带领人民筑堤防洪,战胜洪水。

    当时洪水实在太大了,鲧填了九年,依然是“滔滔洪水,无所止极”。鲧为了制服洪水,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不待天帝允许,私自取了“息壤”去治水,救黎民百姓。

    息壤是天庭中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取一点投向大地,就能积成山、堆成堤。鲧的行为触怒了天帝,被天帝殛杀于羽山之野。

    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天帝命人剖开他的肚子,肚子里跳出一条虬龙,这就是鲧的儿子禹。大禹出生后,鲧的尸体化为一条黄'龙,永远沉入了羽渊。

    治水英雄鲧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决心治理滔天的洪水。

    当然从禹出生的那一刻,蚩尤的两个副将便一直在暗中保护他,并教会他一身本事,同时锻炼了他坚韧的性格。

    到了大禹开始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黄河开始,俩人更是用尽所能,明里暗中帮了很多忙。

    为了帮助大禹,俩人编造了很多“谣言”,并用物品作为酬劳,让很多有威望的人帮助传播。

    这些“谣言”把大禹塑造成了半神半人的所在——大禹治水采用两个办法,一是填堵筑堤,二是疏通引导。大禹让黄'龙帮助勘察地形,用尾巴划开地面,让洪水流向应当去的地方。

    黄'龙长着两只美丽的翅膀和强有力的尾巴。

    大禹又让曾助鲧治水的玄龟,背着息壤,去填堵筑堤。

    大禹还与兴风作浪的恶神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狂暴的共工,制造洪水,直到今天的山东曲阜,中原大地一片汪洋。

    禹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大会诸神,定与共工决一死战。首先擒杀了共工的主要助手相柳氏。相柳氏身为长蛇,有九个头,食于九座山,所到之处立即变为溪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