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晚了,抱歉)
耶律淳虽就此返回了南京,却并没有忘记观察中京的实时情况,路刚走了一半,他就已得知在他离京仅三天后,皇帝就派出了议和使团去了金地,而当耶律淳顺利抵达南京的当天,一封详细记载着皇帝所有议和条件的信就已摆在了他的书桌上,
信中说,皇帝下达给议和使团的最低底线是维持辽金两国当前的实际版图,辽每年给金绢五万匹、银五万两,辽金两国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留对方逃亡的叛贼,双方可以依旧修葺城池,但不得创筑城堡、改移河道。此外,辽帝称金帝为弟,金帝称辽帝为兄,宋辽从此为兄弟之国,世世代代和平共处,礼尚往来,通使殷勤,永结同好。同时,皇帝还有一个条件,那便是要求金国将已叛变逃往金国的耶律余睹交还给金国!
看过信,耶律淳终于搞明白了皇帝的真实想法,这分明就是辽宋“澶渊之盟”的又一相同版本罢了,所不同的是,辽国在这份和约中变成了曾经的宋国,金国则变成了辽国,搞来搞去,原来皇帝是想效仿萧太后与辽圣宗,也与金国签订一份“澶渊之盟”,以求得如与宋国一样的百年和平。
想通了这些,耶律淳不禁哑然失笑,自己这位酒色财气样样精通的大辽皇帝简直是太天真了,他既不是雄才大略的萧太后与辽圣宗,金国也不是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而处处被动的宋国,甚至恰恰相反,如今的金国只怕比萧太后与辽圣宗时期强横无比的辽国还具备着更多的侵略性!如此金国,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和你签订和约呢?就算他们接受了,也绝对不会去遵守它,而是会借此麻痹你,当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再朝你捅出致命的一刀!
至于耶律余睹,耶律淳很有把握金国是绝对不会将他交回的。耶律余睹不是普通人,乃是堂堂大辽副都统,已属辽国最高军事将领之一,其不但了解辽国所有的内情,更对辽国从上到下的军事部署了如指掌,有了他,金国日后再攻辽必会事半功倍,又怎会舍得将他交给辽国呢?
耶律淳随手便将信丢到了一边,满脸尽是鄙夷之色,此次中京之行让他彻底看清楚了大辽悲剧的未来,也让他彻底下定了脱离辽国自立的决心!
耶律淳想当皇帝吗?当然想!他是辽兴宗的孙子,从血脉上讲,绝对有资格继承皇位。上一次耶律章奴叛变,欲拥立他为帝,说实话他的确曾心动过,但他忍住了,因为皇帝在国内依旧是绝对的权威,当时的他也还不具备与皇帝分庭抗争的实力,所以他只能选择牺牲了耶律章奴。
耶律淳虽就此返回了南京,却并没有忘记观察中京的实时情况,路刚走了一半,他就已得知在他离京仅三天后,皇帝就派出了议和使团去了金地,而当耶律淳顺利抵达南京的当天,一封详细记载着皇帝所有议和条件的信就已摆在了他的书桌上,
信中说,皇帝下达给议和使团的最低底线是维持辽金两国当前的实际版图,辽每年给金绢五万匹、银五万两,辽金两国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留对方逃亡的叛贼,双方可以依旧修葺城池,但不得创筑城堡、改移河道。此外,辽帝称金帝为弟,金帝称辽帝为兄,宋辽从此为兄弟之国,世世代代和平共处,礼尚往来,通使殷勤,永结同好。同时,皇帝还有一个条件,那便是要求金国将已叛变逃往金国的耶律余睹交还给金国!
看过信,耶律淳终于搞明白了皇帝的真实想法,这分明就是辽宋“澶渊之盟”的又一相同版本罢了,所不同的是,辽国在这份和约中变成了曾经的宋国,金国则变成了辽国,搞来搞去,原来皇帝是想效仿萧太后与辽圣宗,也与金国签订一份“澶渊之盟”,以求得如与宋国一样的百年和平。
想通了这些,耶律淳不禁哑然失笑,自己这位酒色财气样样精通的大辽皇帝简直是太天真了,他既不是雄才大略的萧太后与辽圣宗,金国也不是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而处处被动的宋国,甚至恰恰相反,如今的金国只怕比萧太后与辽圣宗时期强横无比的辽国还具备着更多的侵略性!如此金国,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和你签订和约呢?就算他们接受了,也绝对不会去遵守它,而是会借此麻痹你,当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再朝你捅出致命的一刀!
至于耶律余睹,耶律淳很有把握金国是绝对不会将他交回的。耶律余睹不是普通人,乃是堂堂大辽副都统,已属辽国最高军事将领之一,其不但了解辽国所有的内情,更对辽国从上到下的军事部署了如指掌,有了他,金国日后再攻辽必会事半功倍,又怎会舍得将他交给辽国呢?
耶律淳随手便将信丢到了一边,满脸尽是鄙夷之色,此次中京之行让他彻底看清楚了大辽悲剧的未来,也让他彻底下定了脱离辽国自立的决心!
耶律淳想当皇帝吗?当然想!他是辽兴宗的孙子,从血脉上讲,绝对有资格继承皇位。上一次耶律章奴叛变,欲拥立他为帝,说实话他的确曾心动过,但他忍住了,因为皇帝在国内依旧是绝对的权威,当时的他也还不具备与皇帝分庭抗争的实力,所以他只能选择牺牲了耶律章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