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二章 测试场



    这也是没有办法。

    空天飞机使用的复合发动机,起飞地时候用的是涡轮,到四马赫的时候,用火箭发动机短时间加速,达到五马赫以上,超燃冲压发动机才能启动。

    而一旦启动,它的速度就能陡然提升到十几马赫,电波追踪将极为辛苦。

    就是采用了歼八来高空遥控,也只能提前飞到高空,采用分段遥控地方式,来保证飞行器不会脱离控制。

    至于升限倒不是问题,歼八ii的实用升限达到了十八公里的超高空,空天飞机的正常起飞高度,也只能达到这个程度。再向上,只能采用火箭发动机助推,冲出空气稀薄的大气层,一直向上数百公里,来到近地轨道悬浮。

    近地轨道并不是没有吸引力,只是地心吸力到了这个高度,已经很微小了。

    空天飞机在近地轨道可以做半年以上地悬停,只需要火箭发动机少许推力,就能做超高速机动。这段时间,它会在地心引力下,一点一点下降高度,直到坠落大气层。

    这时,空天飞机又可以使用本身机载的涡轮发动机,降低速度,自己飞回机场。

    其实非洲基地方面,已经在模拟的环境中,测试过空天飞机地各项指标,并先后作出了数万项改进设计。

    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或科研组织,都无法比拟一项优势,在近乎真实的物理环境中,提前找到了可能造成致命缺陷的设计漏洞,加以改进,或是重新设计。其他飞行器研究中,都要经过数年、乃至十数年的反复飞行测试,才能掌握的一些关键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测试机因为设计缺陷,坠毁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找到坠机原因,设计人员又不得不重新制作一款,同样缺陷的验证机,来查找事故发生的问题所在。

    折腾来折腾去,一项研究断断续续,长时间在一些关键数据掌握上卡壳,毫不奇怪。

    而当国外的研究人员还在为高昂的研发成本,缓慢的研究进度头痛不已的时候,非洲基地的研究人员,却已经在虚拟环境中,得到了全部论证。他们所花费的,不过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些电力消耗而已。

    要不是因为人类的科学认识还远远不足,虚拟环境还只能是不完善的模拟,非洲基地根本就无需进行实际测试,就能最后定型,生产样机。

    哪怕是这样,同样是一款用于初期数据收集的测试机,汪工他们制造出来的样机,除了只有全设计尺寸的十分之一,从内核到技术,以及极度趋于成熟,和最终定性款式,已经没有多少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