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3章 边塞诗人高适

的生活。

    他的的确确非常穷,可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自己,这种精神在文人当中极为宝贵。

    事实果然如高适所愿,与董庭兰相别10年后,这颗沧海遗珠终于熠熠生辉。

    高适在不惑之年曾如此感叹过,现在总算不必羡慕别人,自己也捧上国家饭碗了。

    封丘县令为不入流的九品小官,李白、杜甫这样的人肯定看不上。

    可年近50的高适不一样,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踏踏实实地将封丘县治理得很好。

    可惜,玄宗晚年逐渐昏聩,上行下效弄得民不聊生。

    在封丘干了3年以后,人轻言微的高适受不了了,十分失望地递交辞呈。

    他原本以为这就是自己事业的终结,没想到有人将他的努力看在眼里,生命中的伯乐终于出现了。

    唐天宝十三年,50岁的高适得到了梁丘举荐,被名将哥舒翰看中前往河西。

    哥舒翰非常仰慕高适的文才,尤其是看完他写的《燕歌行》后,认为他在军事方面也十分有才华。

    搞军事的人需要实干精神,哥舒翰也欣赏高适在封丘县的作为,他觉得如今这样的人实在不多。

    于是,哥舒翰不断地提拔、栽培高适,一开始就给了他一个左骁卫兵曹兼掌书记的官职。

    “高适因直言指责李辅国,从而得罪了权臣李辅国,因此李辅国在唐肃宗面前多次诋毁污蔑高适。”

    “致使高适在公元758年被贬太子少詹事,解除兵权,留守东京。”

    “乾元二年三月,唐军九节度在相州被安史乱军击溃,高适也随众南逃向襄阳和邓州。”

    “五月高适至长安朝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彭州刺史,赴彭州任上。”

    “上元元年,高适改任蜀州刺史。”

    “在入蜀赴任后,他得知杜甫也在剑南,便写下了《赠杜二拾遗》诗。”

    “当时杜甫未能及时回复,直到大历五年,杜甫将死之时,才写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

    “上元二年,梓州刺史兼东川节度副使段子璋造反,派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

    “高适率领本州兵马随西川节度使崔光远平定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

    “崔光远部将花敬定大掠东川,唐肃宗罢免崔光远,任命严武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玄宗、肃宗相继去世后,代宗即位,唐代宗征调严武入朝修建二帝陵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