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80 弗畔矣夫

上等人,这么说也不贴切,但没有方老爷就不会有这个机会。

    事情是这样的:1864年,方秉生的长子方博文7岁了,方秉生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也早早的要给予自儿子以可以得到的最好教育——这是富人的权利(他非常想找几个儒家大儒来教授自己儿子(当然这是方秉生的幻想,除非是你想朝大清移民,顶尖精英还是会和朝廷风向一致),方秉生研究了很久,选定在自己家附近刚成立不久的天恩路浸信会培德小学。

    这就是精英们分析情报的结果:美国南北内战如火如荼,而大宋帝国内,美国南部新教正在皇帝的授意下,疯狂整合各种南方教派和其他新教,凝聚自己的教育资源,组建一个又一个的培德,看报纸上:好像每个月都有培德新学校建立,也有教会学校改名成培德。

    这个培德系统是未来科举体系的皇冠,方秉生这种精英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权衡利弊之下,他痛苦也欣慰的将自己儿子方博文送入天恩培德。

    痛苦是:终于到了这一天,要把自己儿子直接训练成一个洋奴了,唉,对不起祖宗了;欣慰是:我儿子要当一个最容易当官的洋奴了,哈,列祖列宗保佑啊!

    儿子穿上了洋校服、洋皮鞋、包里装着洋书,每天坐着阿福的人力车颠颠的去学堂上课,但是还缺一个显示身份的东西:那无疑就是个书僮。

    富人家孩子谁没有个书僮呢?这是一种贴身服侍的仆人,有助于主仆关系在幼年时候就牢不可破,一句话,培养一个发小当忠仆。

    因此,想到阿福一家都身材高大看起来威武,家里又养着阿福的二儿子也是七岁,方秉生就让周圈仔当自己儿子的书僮,职责就是跟着早晨抱着少爷的书包、跟着他爹拉的人力车、仰望着车上少爷潇洒的后脑勺,一路跑去学校。

    阿福为这个事激动得半夜睡不着:这代表着我服侍老爷、小二服侍少爷,这就是世世代代服侍老爷这么年轻有为的大人物,这种福气哪里修来的?都是死去老婆的保佑吧。

    于是他严令圈仔就跟着少爷进学校,眼睛不要离开少爷:少爷上学自己在学校里等,少爷下课出来歇息就上去服侍,不能让任何人欺负自己的少爷。

    “圈仔,这都是你死去老妈在保佑你们啊,要好好给老爷家干啊。”阿福就是这么流着泪给儿子讲的。

    但天恩路培德小学并非是方秉生财力和影响力能送孩子进入的最好小学,相反当时,它有点不起眼。

    这是因为它是个新校,所有老师是以新人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