唭!
众大臣倒吸一口凉气、咋舌不已,难怪这茶这么好喝,原来是经处~子的唾液浸润过。
其实,这只是奶爸教他的一个噱头,为的是显示特级龙井的名贵,大唐人工便宜啊!
"说到龙井,朕就想不明白,这小子为不给龙井写首诗呢?"
众人马上就想到了九皇子给贞观火酒写的诗。
其实这只也是一个噱头,李世民的另一个噱头,由此诗,他就可以讲起李治的其他诗。
果然李世民又开始讲起李治的诗。
"不过,小九儿,确实当得起大诗人、大文豪的称谓了,嘻笑怒骂,皆可入诗。
远看终南白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有朝一日调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虽然比较粗鄙,但却惹得郁闷多日的太上皇都哈哈大笑。
再有,生活哪有那多诗,其实很只为吃。唐人见面第一句,今早你俩吃没吃?
居然把送行之时,已经哭哭啼啼的两位小娘,逗得转哭为笑,这份本事,也算是我大唐第一人了。
所以,朕也要问一句,你们吃了吗?"
武将文臣们哄然笑起,齐齐拱手施礼,"臣等吃了,谢皇上御赐霄夜。"
"好,好,免礼、免礼,吃了就好,吃了就好,吃饱喝足不想家,这是小九儿出征前对朕说的。
显见粮草对军中的的重要。
不说这个、不说这个,继续说诗。
小九儿孝顺啊,特孝顺他母后。
你们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多么细腻的场面描述,此诗寥寥几字,就把当时其母后送别爱子的画面,描绘得如同身临其境,把当时母子的心情,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小九大才!"
因为前线打了胜仗,所以,文官武将心情都好的很,也愿意配合皇上演戏,再次齐齐恭贺。
"小九大才,才华横溢。"
长孙无忌道,"小九大才,无忌深深羡慕皇上有此麒麟儿。"
一时马屁如潮,李世民陶醉。
但他仍然不觉过瘾,继续说,"说到小九的诗,朕还听到小笑话,非常有趣。"
"哦,皇上请说来给我们大家伙都听听。"
李世民一指姚公公,道,"让他说。"
姚公公立马直起腰来,一五一十地说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