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89爱莲说,第一大文豪

筵接近尾声,下面不会再有节目了,有许多人都在穿外套,准备回府。

    谁知道,太监唱诺声又起,"晋王进献贺礼,‘爱莲说’诗词一首。"

    大戏终于开幕了!

    这是李治故意指示太监、放在最后的压轴大戏!

    刹时前殿安静了,妃嫔、公主、贵妇们也站着不动了,长孙皇后站在李世民身边,一脸紧张,期待。

    所有人都在安静等待,等待唱诺太监朗诵诗词。

    "陛下,我好紧张,稚奴,会写一首甚么样的诗给母后呢?是传世佳作吗?"长孙皇后说。

    李世民安慰道,"会的,会的,在诗作这方面朕是相信小九儿的,他说能就能、一定能。"

    值此高光装逼时刻,李治怎么能放过这大好机会。

    "母后,父皇说得对,放心,儿臣说能就一定能,您听好吧!"

    一片寂静中,太监尖锐的诵读声响起。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视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寂静!

    寂静!

    寂静!

    所有人都在默默地咀嚼、默默地品味,喃喃地重复着词中的文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短短两句道尽君子风骨!

    "可远观而不可近视焉",还有比这更能形容佳人的词句吗?

    虽辞藻不甚华丽,然比之《洛神赋》亦难分轩轾矣。

    "亵玩",此词不可用在此处,是对母后的不敬,故李治把"亵玩"改成"近视",近前观看的意思。

    如此改动后,此词就接近完美了。

    本身李治就是有神童之谓,自小就聪明不凡。

    据说李治刚会走路的时候就能抓着笔写下一个"敕"字,想来是唐太宗批阅奏折时经常抱着他,甚至兴致大发曾教过他这个字的原因。

    所以李治才能依葫芦画瓢地将之写出来。

    唐太宗曾经考察他对《孝经》的理解,李治是对答如流,唐太宗闻言更是高兴万分。

    众人默默不语,良久,李泰摇摇头,向着李治躬身、高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