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1章 锦衣卫,从百骑分出

治解释道。

    "那为何又要让他们可以直接面见于陛下呢?"

    "这个可以限定觐见条件,只有发现他在廉政公署的上司有不法行为,才有权觐见陛下。

    这也是为了让甲乙在拉其手下做犯法之事时,要掂量掂量其是否会告发。"

    李治马上解释了长孙无忌的这个问题。

    "哦,是这样。"

    长孙无忌没问题了,在脑中演义这一套内容。

    李治看长孙无忌在思考,就转向房玄龄道:"房相,你对这廉政公署的事,有何看法?"

    "晋王,你不是说廉政公署接受百姓举报么,如果此机构转为暗处,则百姓如何举报?"

    房玄龄还真是有问题,刚好李治来问他,就顺势问。

    李治对于这个问题已有答案,因此没有犹豫,直接回答了房玄龄。

    "廉政公署不设举报处,但都御史台,锦衣卫设有举报处,接受被监督对象犯法之事的举报。"

    李治说完后看房玄龄没有再问话,就转头对长孙无忌道。

    "舅舅,刚才所说的这些其实都是为了完善监督制度,即之前所说贪腐问题加重的第一点原因的改善。

    具体细节可以再讨论,终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长孙无忌听到李治在朝会上直接喊他舅舅,心中一热,这孩子就是孝顺敬老。

    李治这个想法,对于御史台、百骑司的整体职能来说,其实没有多大变化。

    只是两个监察机构的职权范围都比以前缩小,但监察力度会增加。

    这种机制,比起以前的大而散,粗旷式的监察是更精确,更有效。

    对于群相和长孙无忌本人来说,这些监察机构职能范围变动的影响基本没有。

    对各处衙门、军队来讲,原先由几个都管(也可以是都不管)的情况变成为有专一部门来管,也不能算是坏事。

    唐朝实行的是群相制,宰相有很多,所以称"群相"。

    唐初,名副其实的宰相有六位,分别为尚书左右仆射(后为左右丞相,尚书省)、2名侍中(门下省)、2名中书令(中书省),也就是三省的长官。

    长孙无忌想到这里,对李世民说:"陛下,臣以为此事或可行,不妨一试。

    但御史台、百骑司,因权限缩小,或者会有抵触。"

    长孙无忌虽然说出了两个监察部门,但其实有问题的只有一个,就是御史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