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五章 超大型的城市综合商业体

   但想要扩张,单单指望租金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寻求其它的能快速回款的项目。

    所以基于此,围绕着千达广场为核心,周边肯定会有配套的大型住宅小区、写字楼等对外出售的物业。

    毕竟地产嘛,只有出售,那才能大笔大笔的回款,赚取惊人的利润。

    同时还能和千达广场相辅相成、互相提高对方的价值。

    想想看,商场周边有住宅,是不是能增加商场的人气?

    而住宅边上有大型商场,又是一个极大的卖点,能让房子卖的更好更快。

    谢氏集团就是很好的抓住了这些要点,才让他们每个楼盘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销售一空,比一般的地产项目的销售周期要短很多。

    这其实就是千达广场的第三代模式。

    相较于第一代、第二代那种以单纯的千达广场为主的纯商业模式,第三代更成熟且更具备城市地标的特性。

    当然,千达广场还有第四代,但那已经不叫千达广场了,而是叫千达城,又名千达文化旅游城。

    相较于第三代上百万平方就称得上是超大规模来说,千达城直接在这个基础上翻了几番,至少都是三四百万平方起步。

    这已经不能称之为一个城市商业综合体了,而是一个大型文旅项目!

    只不过第四代并不多,全国都只有十几家。

    真正普及全国的,眼下人们经常看到的、经常挂在嘴边提及到的千达广场,基本上都是属于第三代产品。

    回过头来说,靠着以售养租,把千达广场周边的住宅、写字楼等出售收拢了大半资金后,谢氏集团才得以继续扩张这个模式。

    然后就是源源不断的复制,快速的攻城略地,增加他们手中自持的千达广场的面积,增加重资产。

    这些,就是谢氏集团在之前重资产时代的标准化模式,眼下三沙市的这个千达广场,就是前几年谢氏集团的产物。

    而曹兴宇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之前他研究过一阵子千达广场。

    收回思绪,曹兴宇的目光聚焦到了纸张上面的内容上。

    “5栋千达国际甲级写字楼,地上48层,地下两层,每层4000+平米,合计总建筑面积达101万。”

    “谢氏集团自持其中2栋,还有3栋则是持有其中近50%的面积,另外50%出头的面积已经对外出售。”

    “总计自持67万平方。”

    “目前该写字楼市场价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