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八章一个思想!一个意志!一个声音!

报纸的事情传出去。魏平安你去备辇,孤要去见父皇。”

    两人应了一声都去准备,朱慈烺坐在步辇上,看着今天的报纸,复社跟楚党争论的是最激烈,复社大力吹捧钱谦益的文章和济世之才,而楚党主推丁忧在家的杨嗣昌。

    这温体仁下去了,所以内阁就空出来一个职位,钱谦益跟杨嗣昌自然都想争取,钱谦益靠着复社的关系,为其摇旗呐喊,杨嗣昌他爹杨鹤那也是当过三边总督的人物,无论出身后台都不次于钱谦益。

    而且杨嗣昌素有知兵之名,故此虽然杨嗣昌没有钱谦益后台实力雄厚,但是确正抓住崇祯的痛点,所以能跟钱谦益掰掰腕子。

    今天报纸上就有钱谦益写的治学之道和杨嗣昌的剿贼方略两篇文章刊登,相比于钱谦益那些之乎者也,朱慈烺还是更喜欢杨嗣昌的文章。

    杨嗣昌有对剿贼的规划可归纳为三点: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

    这些简直跟朱慈烺不谋而合,而且参考历史可以之道,杨嗣昌的办法确实起到效果,使得李自成十八骑遁入深山,张献忠诏安,一度使得流寇肆虐的状况陷入低谷。

    后边要不是建奴入关,朝廷抽调兵力北上,他真的已经解决了流寇,所以比起钱谦益朱慈烺更希望杨嗣昌能入阁主持围剿流寇的工作。

    历史上杨嗣昌是崇祯九年被夺情,十年才上任,要是能提前一年的话大明的形式或许会有很大的改观。

    到了乾清宫通报之后朱慈烺就抱着报纸进了御书房,崇祯看着他:“皇儿今天又有什么事情?”

    朱慈烺递上宫里洋教传播的名录:“父皇,宫内这些人信洋教,请父皇将他们调离皇宫。”

    崇祯接过看了看:“一个洋教而已,为何要大动干戈?皇儿的火器研究院不是还有洋和尚在制造新式火器么?”

    朱慈烺正色道:“父皇,洋教传教士为何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我大明传教?除了他们的意志坚定之外,又是谁支持和帮助了他们?支持帮助他们的那些人又是抱有什么样的目的呢?把洋教发扬光大?国际友谊?”

    崇祯听罢细细一想,确实支持他们帮他们的人肯定不是为了洋教发扬光大国际友谊,想想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明显是对大明有所图谋:“那不如把这些洋和尚都统统赶走!”

    朱慈烺嘿嘿笑着:“赶走是要赶走的,但是确不是现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完全可以学一下他们的长处,探听一下他们的虚实,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