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城中之人已然知晓小皇帝在我们手中,我们便给他来个鱼目混珠,后撤一段距离,确保那城上之人虽能看见却看不清,再寻来与那小皇帝身材相仿之年小士卒,换上他的龙袍,以此来威胁城中之人,赚开城门。将军以为如何?”
那将军闻听此言,深觉此计可行,只因这计谋并未对那小皇帝有甚么冒犯之处,故而便当即差人去寻相貌身材与小皇帝相近的士卒,果不其然,还真叫他寻见一人,当即叫他与小皇帝换了衣衫,带到阵前,五花大绑,复又抬来一口铡刀,装作要在那城门之下将那“洪文皇帝”斩杀一般,同时又差人去城下喊话,再不开城门迎北军入城,少时便叫那小皇帝人头落地。城内的王耕终于支撑不住,商议之下,决议开城投降。
其实王耕早已打算开城投降,只是城内尚有大批的“顽固老臣”,为了保住大姜的社稷江山,不肯开城,誓要与承天府共存亡,不想那出城南巡的洪文小皇帝竟然落在了北军手中,做了人质。如今那五花大绑的“小皇帝”就在南门之外,北军已然差人来喊话,一炷香的工夫之内,再不开城门便要叫那小皇帝人头落地。江山社稷与一国之君之间实难选择,虽说只要江山在,皇帝不会少。但又岂能坐视当今天子死在那异族刀下而无动于衷?实在有悖君臣之礼。
故而那些不愿投降的“顽固老臣”终于闭上了嘴,在文武百官的共同商议之下,为了保护禁宫祖祠不被破坏,也只得开城投降。稍做准备之后,文武百官寻来了承天府禁宫宝库的钥匙,邢礼吏户工兵六部的涉及刑狱案宗,礼法规制,官吏管理,百姓户籍,财政典册,工事记录及兵丁征调的全部典册以及从狄挽凤家中寻来的皇帝玺印,一齐交给那最早提出开城投降的户部尚书王耕,在他的带领下,满朝文武皆出城投降。
且说那北军的先锋在承天府南城门之外已然等待多时,眼看着约定好的一个时辰就要结束,那先锋将军正打算回报沈钦,请求攻城,不想那城门却徐徐打开,排列整齐的文武百官便一齐弓着身子,毕恭毕敬的徐徐走出城来,为首的王耕托举着皇帝玉玺,跪倒在百官之前,五体投地,把臀部翘的高高的,以此来显示恭敬。那先锋将军见状大喜,率领部下快步上前,来到王耕身前,单手接过那大印,颇为轻蔑的扫了一眼姜国的满朝文武,冷笑一声,便将玉玺交给身旁的部将,命他火速递与那屯军不远处的沈钦。而那先锋将军则是守在原地,只等那沈钦到来。
不消多时,那沈钦便率大军赶到,在姜国满朝文武的“夹道欢迎”之下,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的
那将军闻听此言,深觉此计可行,只因这计谋并未对那小皇帝有甚么冒犯之处,故而便当即差人去寻相貌身材与小皇帝相近的士卒,果不其然,还真叫他寻见一人,当即叫他与小皇帝换了衣衫,带到阵前,五花大绑,复又抬来一口铡刀,装作要在那城门之下将那“洪文皇帝”斩杀一般,同时又差人去城下喊话,再不开城门迎北军入城,少时便叫那小皇帝人头落地。城内的王耕终于支撑不住,商议之下,决议开城投降。
其实王耕早已打算开城投降,只是城内尚有大批的“顽固老臣”,为了保住大姜的社稷江山,不肯开城,誓要与承天府共存亡,不想那出城南巡的洪文小皇帝竟然落在了北军手中,做了人质。如今那五花大绑的“小皇帝”就在南门之外,北军已然差人来喊话,一炷香的工夫之内,再不开城门便要叫那小皇帝人头落地。江山社稷与一国之君之间实难选择,虽说只要江山在,皇帝不会少。但又岂能坐视当今天子死在那异族刀下而无动于衷?实在有悖君臣之礼。
故而那些不愿投降的“顽固老臣”终于闭上了嘴,在文武百官的共同商议之下,为了保护禁宫祖祠不被破坏,也只得开城投降。稍做准备之后,文武百官寻来了承天府禁宫宝库的钥匙,邢礼吏户工兵六部的涉及刑狱案宗,礼法规制,官吏管理,百姓户籍,财政典册,工事记录及兵丁征调的全部典册以及从狄挽凤家中寻来的皇帝玺印,一齐交给那最早提出开城投降的户部尚书王耕,在他的带领下,满朝文武皆出城投降。
且说那北军的先锋在承天府南城门之外已然等待多时,眼看着约定好的一个时辰就要结束,那先锋将军正打算回报沈钦,请求攻城,不想那城门却徐徐打开,排列整齐的文武百官便一齐弓着身子,毕恭毕敬的徐徐走出城来,为首的王耕托举着皇帝玉玺,跪倒在百官之前,五体投地,把臀部翘的高高的,以此来显示恭敬。那先锋将军见状大喜,率领部下快步上前,来到王耕身前,单手接过那大印,颇为轻蔑的扫了一眼姜国的满朝文武,冷笑一声,便将玉玺交给身旁的部将,命他火速递与那屯军不远处的沈钦。而那先锋将军则是守在原地,只等那沈钦到来。
不消多时,那沈钦便率大军赶到,在姜国满朝文武的“夹道欢迎”之下,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