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朝廷便不能简单处理,最后,只能“不得不”更改税文,将商税彻底降定为三十税一。
如此一来,国库必然亏空,正统帝将“勉为其难”的“被迫”下令,达官显贵的免税政策将一去不返,无论谁,都要缴税。这便是第二步。
此令一下,那些达官显贵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但他们不会坐以待毙,势必出手阻挠,此时,再抛出一个重磅**,也就是计划的第三步,开海禁!
大周三百年前开海禁,当时,离大周海域不远的一个岛国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打了败仗的封建主便组织武士在大周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
为了保护沿海百姓不再受到这些侵害,朝廷施行海禁政策。
事实上,在之后十余年内,朝廷军队已经将那个岛国打得服服帖帖,但是海禁一直未解,其原因也在大周内部。
海上贸易利益极高,大周的丝绸、陶瓷等物品极受其他国家欢迎,自海禁后,大周各方大佬通过走私往外交易这些东西,售价是国内的十倍不止,一旦海禁解除,如此巨额利润的生意必然被朝廷掌控,他们就没得赚了,所以,在朝臣擎肘之下,三百年了,海禁一直未解。
因而,只要正统帝提开海禁,朝臣便不得不捏着鼻子认怂。
然而,开海禁只是吓唬吓唬他们,让他们不得不乖乖缴税么?当然不是。
海禁必须要开,不仅是为了充盈国库,也是为了打开国门。
但是,正统帝若直言让朝廷若直接接手海上贸易,那肯定行不通,信不信满朝文武能当场全撞柱子?
所以,正统帝要提的是,开市舶司。
朝廷在沿海港口建立市舶司,所有海上贸易必须在市舶司缴税,与境内商税同等。
不仅让他们依旧赚钱,还三十税一,正统帝已经退让到了这个地步,满朝文武还有脸不同意么?
只是这样一来,虽然原本的走私贸易成了正当贸易,但内外全都要缴商税,还是会薅了所有人的羊毛。
而且所谓的三十税一,以后又不是不能再往上调调……
正统帝看着这封折子,神色一点一点激动起来:“妙!妙!妙啊!一环扣一环,此事若成,何愁国库不再盈余。”
片刻后,他又沉静了下来,喃喃道:“只是……”
只是,到最后,得利的是朝廷,是大周,是他正统帝,而唯一吃亏的,会被满朝文武记恨的,则是造成此事的“罪魁祸首”,太子姬乾。
如此一来,国库必然亏空,正统帝将“勉为其难”的“被迫”下令,达官显贵的免税政策将一去不返,无论谁,都要缴税。这便是第二步。
此令一下,那些达官显贵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但他们不会坐以待毙,势必出手阻挠,此时,再抛出一个重磅**,也就是计划的第三步,开海禁!
大周三百年前开海禁,当时,离大周海域不远的一个岛国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打了败仗的封建主便组织武士在大周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
为了保护沿海百姓不再受到这些侵害,朝廷施行海禁政策。
事实上,在之后十余年内,朝廷军队已经将那个岛国打得服服帖帖,但是海禁一直未解,其原因也在大周内部。
海上贸易利益极高,大周的丝绸、陶瓷等物品极受其他国家欢迎,自海禁后,大周各方大佬通过走私往外交易这些东西,售价是国内的十倍不止,一旦海禁解除,如此巨额利润的生意必然被朝廷掌控,他们就没得赚了,所以,在朝臣擎肘之下,三百年了,海禁一直未解。
因而,只要正统帝提开海禁,朝臣便不得不捏着鼻子认怂。
然而,开海禁只是吓唬吓唬他们,让他们不得不乖乖缴税么?当然不是。
海禁必须要开,不仅是为了充盈国库,也是为了打开国门。
但是,正统帝若直言让朝廷若直接接手海上贸易,那肯定行不通,信不信满朝文武能当场全撞柱子?
所以,正统帝要提的是,开市舶司。
朝廷在沿海港口建立市舶司,所有海上贸易必须在市舶司缴税,与境内商税同等。
不仅让他们依旧赚钱,还三十税一,正统帝已经退让到了这个地步,满朝文武还有脸不同意么?
只是这样一来,虽然原本的走私贸易成了正当贸易,但内外全都要缴商税,还是会薅了所有人的羊毛。
而且所谓的三十税一,以后又不是不能再往上调调……
正统帝看着这封折子,神色一点一点激动起来:“妙!妙!妙啊!一环扣一环,此事若成,何愁国库不再盈余。”
片刻后,他又沉静了下来,喃喃道:“只是……”
只是,到最后,得利的是朝廷,是大周,是他正统帝,而唯一吃亏的,会被满朝文武记恨的,则是造成此事的“罪魁祸首”,太子姬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