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是真心实意,甚至是厌恶东宫之位,求着被废。
只有这样,沂王之后才不会再对皇位有一丝想法,朝中的所有大臣,和未来登基的新君,也才会相信沂王不会对皇位有一丝想法,只有这样,两脉皇嗣,才能俱得安宁。
这恐怕也是这么多年以来,天子在东宫之事上模棱两可态度的原因,若非沂王真的尝尽人情冷暖,因为这储君之位失去过太多的东西,他不可能真心放下对皇位的执念。
若非如此……俞士悦轻轻摇了摇头,他没有继续再想下去。
事实上,于谦这么多年来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白了,藩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这种大政之上,皇帝一向坚定的很,绝不会因任何的因素而改弦更张。
诸皇子既要留京,而最终两脉皇子的矛盾想要调和,便只有这一条路,如果说实在无法调和的话……
皇帝毕竟是皇帝,手掌生杀大权。
所以,对于沂王来说,虽然受过诸多苦处,可如今的状况,其实是最好的结果了。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
烛火摇动,俞士悦的心绪复杂之极,良久之后,他有些艰难的开口问道。
于谦抬头看着他,道。
“仕朝兄心里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
停了片刻,于谦开口道。
“我观陛下之意,宗人府此后当掌皇店,皇庄二事,总藩务,辅君上,陛下所言安排好两脉皇子之意,不出意外的话,便是将此二者交由两脉皇子最长之人兼之……”
“仕朝兄心怀社稷,行事中正,多年以来,恪尽职守,于波涛中不低头屈身,于危难时不背信弃义,陛下命你辅弼两代太子,则未来朝局之重,皆在你一身矣!”
俞士悦沉默下来。
此刻,他心中疑惑尽解,但是,心情却无比复杂。
他总算是明白,为何打从徐有贞之事后,于谦便同他渐行渐远了。
这么多年以来,陛下在考验前太子,也是在考验他,前太子如今算是成功通过考验,但是,他身上的责任,才刚刚开始。
这数年以来,他坚持扶保太子,让朝野上下看到了他的坚持和风骨,所以,皇帝将新太子也交给他。
那么,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更加尽心尽力的扶保新的太子,以证明自己对皇帝,对社稷江山的忠诚。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必须要平衡新太子和沂王之间的关系,说白了,皇帝将保护两脉皇子安宁
只有这样,沂王之后才不会再对皇位有一丝想法,朝中的所有大臣,和未来登基的新君,也才会相信沂王不会对皇位有一丝想法,只有这样,两脉皇嗣,才能俱得安宁。
这恐怕也是这么多年以来,天子在东宫之事上模棱两可态度的原因,若非沂王真的尝尽人情冷暖,因为这储君之位失去过太多的东西,他不可能真心放下对皇位的执念。
若非如此……俞士悦轻轻摇了摇头,他没有继续再想下去。
事实上,于谦这么多年来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白了,藩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这种大政之上,皇帝一向坚定的很,绝不会因任何的因素而改弦更张。
诸皇子既要留京,而最终两脉皇子的矛盾想要调和,便只有这一条路,如果说实在无法调和的话……
皇帝毕竟是皇帝,手掌生杀大权。
所以,对于沂王来说,虽然受过诸多苦处,可如今的状况,其实是最好的结果了。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
烛火摇动,俞士悦的心绪复杂之极,良久之后,他有些艰难的开口问道。
于谦抬头看着他,道。
“仕朝兄心里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
停了片刻,于谦开口道。
“我观陛下之意,宗人府此后当掌皇店,皇庄二事,总藩务,辅君上,陛下所言安排好两脉皇子之意,不出意外的话,便是将此二者交由两脉皇子最长之人兼之……”
“仕朝兄心怀社稷,行事中正,多年以来,恪尽职守,于波涛中不低头屈身,于危难时不背信弃义,陛下命你辅弼两代太子,则未来朝局之重,皆在你一身矣!”
俞士悦沉默下来。
此刻,他心中疑惑尽解,但是,心情却无比复杂。
他总算是明白,为何打从徐有贞之事后,于谦便同他渐行渐远了。
这么多年以来,陛下在考验前太子,也是在考验他,前太子如今算是成功通过考验,但是,他身上的责任,才刚刚开始。
这数年以来,他坚持扶保太子,让朝野上下看到了他的坚持和风骨,所以,皇帝将新太子也交给他。
那么,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更加尽心尽力的扶保新的太子,以证明自己对皇帝,对社稷江山的忠诚。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必须要平衡新太子和沂王之间的关系,说白了,皇帝将保护两脉皇子安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