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原本也吃不得多少,那边还有些糠麸,过一天算一天。将军若是看上了,拿走无妨。”老汉摇摇头,他儿子带着老婆孩子逃了,只要他们能活下去就行,他一把老骨头,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天还不知道呢。
“我等忠勇军士兵,向来不劫掠百姓为生,你等安心在此,本官尽量筹措粮草,以待来年。”孙宇起身拍拍手,继续往县衙方向走去。
城中到处飘扬着烧焦的味道,既有烧毁的粮仓,也有后来纵兵劫掠时放火烧屋产生的,道路上不时有散落的砖石木料,孙宇一行不得不下马步行。
往日里威严无匹的县衙,如今也是破败不堪,就连大门也散落在地,上面还有一滩狗屎。
如今连江县城的情况,明白无误的告诉孙宇,什么叫兵过如篦。
“先派人驻守城门,然后清理街道,本官就先在这里办公了。”眼下这连江县,受创太重,孙宇决定亲自坐镇数日,给人信心,让这座城池尽快恢复生机。
城中尚留的老弱,看着正在卖力清理街道的忠勇军士兵,都以为自己眼花了,怎么还有这种好事?
“即日起,城中四门,每日早晚施粥,所有乡亲父老,自带碗筷,前往领取。”数名士兵一路敲锣打鼓,大声宣告,还沿街张贴告示。
听说有粥喝,比起糠麸之类难以下咽的食物,要好上太多了。
老汉回到厨房,拿起一只带豁口的碗,那已经是最好的了,其余都在乱兵收刮的时候,摔成了碎片。
从门后拿起一根木棍,支撑着往城门走去,一路上,三三两两的老弱,结伴朝着城门走去,有些还带着年幼的孩子,估计父母都出了状况,不然该是逃出城了。
离城门尚有半里地,粥香缓缓飘来,早已饿急的众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诸位,我忠勇军施粥的标准,就是可以立筷!”负责施粥的都头,将一把筷子直接插在粥里,筷子纹丝不动,牢牢站好。
每一个粥锅旁,都站在一位忠勇军士卒,用标准的木舀,每人一勺。
众人看着碗里浓稠的白粥,还有那一小勺咸菜,皆是面露喜色,当真遇到了好心人,那位镇海侯,果真是菩萨心肠。
众人大多盛好粥,直接寻个地方坐下来,趁着热气,好好享受一番。也有一些,端着碗,边吃边往家里赶,包括孙宇之前进城问话的老汉。
之前儿子媳妇逃离时,只带走了孙子,还有一个孙女,藏在院子里水缸下的地窖里。如今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