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这一篇《即心是佛颂》,乃是紫*阳真人张伯端所著,说的便是佛法玄妙,不假他物,需向心中求。
张伯端是道教真人,亦知佛法无边,李玄奘本是金蝉子转世,现在并未觉醒胎中之迷,仍旧是凡夫俗子。
但他自幼在寺院中出家为僧,修持佛法多年,一心侍佛,因此哪怕并无法力在身,颂念经文,也能够消灾弥业。
刘伯钦亡父得了李长老几卷经文后,消除因多年打猎,而造就杀生业障,避免沉沦于地狱,得以重新托生中原富贵人家。
刘家一家老小,上至刘母,下至刘伯钦夫妇,还有两者子女,得到刘父托梦,皆大感不可思议。
次日一早,众人互相一番印证,才知道昨夜里之梦相同,并非只是某一人偶得。
情知必是李玄奘长老之功,于是对这长老感激流涕,一同拜谢过李玄奘长老。
供给了李长老素斋后,又想要以白银一两,作为长老颂念经文,消除刘父罪业功劳。
李玄奘长老却连声推辞,分文不收,最后无可奈何只能道,“但请太保送我一程,便算谢过贫僧即可。”
刘家人见李玄奘态度坚决,只得急做了些粗面烧饼干粮,再叫伯钦远送,长老满心欢喜收纳。
长乐公主嘴里啃着鲜嫩桃子,坐在老虎背上,看李玄奘同那刘家上下辞别。
刘母原本还欲使唤家中几个家僮,各自带着捕猎器械,随同李玄奘长老一同上路。
却被不耐烦的长乐公主,将身下老虎头顶皮毛一揪,疼得老虎仰天一声惊啸。
唬得众人心惊肉跳,魂不附体,才知道长乐公主神通,因此只能就此作罢。
说也奇怪,这几天里头长乐公主俱是放养老虎,从不约束,偏偏这畜生天明时自己外出捕食。
等到将近黄昏时,牠又返回刘家山庄,如同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这一篇《即心是佛颂》,乃是紫*阳真人张伯端所著,说的便是佛法玄妙,不假他物,需向心中求。
张伯端是道教真人,亦知佛法无边,李玄奘本是金蝉子转世,现在并未觉醒胎中之迷,仍旧是凡夫俗子。
但他自幼在寺院中出家为僧,修持佛法多年,一心侍佛,因此哪怕并无法力在身,颂念经文,也能够消灾弥业。
刘伯钦亡父得了李长老几卷经文后,消除因多年打猎,而造就杀生业障,避免沉沦于地狱,得以重新托生中原富贵人家。
刘家一家老小,上至刘母,下至刘伯钦夫妇,还有两者子女,得到刘父托梦,皆大感不可思议。
次日一早,众人互相一番印证,才知道昨夜里之梦相同,并非只是某一人偶得。
情知必是李玄奘长老之功,于是对这长老感激流涕,一同拜谢过李玄奘长老。
供给了李长老素斋后,又想要以白银一两,作为长老颂念经文,消除刘父罪业功劳。
李玄奘长老却连声推辞,分文不收,最后无可奈何只能道,“但请太保送我一程,便算谢过贫僧即可。”
刘家人见李玄奘态度坚决,只得急做了些粗面烧饼干粮,再叫伯钦远送,长老满心欢喜收纳。
长乐公主嘴里啃着鲜嫩桃子,坐在老虎背上,看李玄奘同那刘家上下辞别。
刘母原本还欲使唤家中几个家僮,各自带着捕猎器械,随同李玄奘长老一同上路。
却被不耐烦的长乐公主,将身下老虎头顶皮毛一揪,疼得老虎仰天一声惊啸。
唬得众人心惊肉跳,魂不附体,才知道长乐公主神通,因此只能就此作罢。
说也奇怪,这几天里头长乐公主俱是放养老虎,从不约束,偏偏这畜生天明时自己外出捕食。
等到将近黄昏时,牠又返回刘家山庄,如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