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方向,清冷的月光将他的面部轮廓加深,让他整个人看上去如同一座没有感情的雕塑。
赵擎的声音没有停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仿佛又回到十余年前的时候。
“朝廷的军饷给的一直不少,卫振烃也未曾上奏说军中有什么需要,你爹的建议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最激烈的便是卫阳侯,昭陵多年未曾有过大的战事,卫阳侯一直觉得昭陵的军需过大,主张裁军减少军饷支出,充盈国库,朕当时也有这样的打算。”
若是没有外敌入侵,自然人人都想安居乐业,不愿背井离乡,枯守着苦寒之地过日子。
赵擎和卫阳侯有裁军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但宋挽身为闺中女子也敏锐的觉得,当时的时机有些不对。
边关离瀚京千里之遥,便是朝廷接到受灾的折子后立刻就派人前去赈灾,一来一回也要浪费不少时间,那些难民必然只能暂时由镇国公麾下的将士收容安抚。
军中的粮饷都是由粮运使定期运到营中的,如果难民数量过大,军中的粮饷也耗不了几日,朝廷多拿些赈灾粮饷到边关,应该也只是补上了这点消耗罢了。
宋挽心底已经有不好的猜想,忍不住问:“所以陛下驳回了我父亲的提议?”
赵擎说:“宋家在瀚京的根基完全比不上卫阳侯府,卫阳侯一表明立场,朝中不少人都与他站在一起,反对的声音太多,这提议自然会被驳回,朝廷按照往常的赈灾之策往边关押运了粮饷,当时卫阳侯和你爹在朝堂上吵了好多次,为了验证自己是正确的,那一次的赈灾粮饷是卫阳侯亲自押运到边关去的。”
所以,最终验证卫阳侯是正确的吗?
宋挽想问,话到了嘴边却张不开口。
如果卫阳侯是正确的,她爹的仕途应该早就终结,根本不会升为吏部尚书。
“卫阳侯到边关后没多久,朕便接到了八百里急报,说边关有将士带着难民造反,甚至还要叛离昭陵,投靠邻国越西,消息一传回瀚京便震惊了朝堂上下,你爹主动请命要去边关查明情况,朕命当时的瀚京校蔚陶运山与你爹一同赶赴边关彻查此事。”
宋挽只知道冀州校尉陶运山受过宋家的恩惠,具体缘由并不明了,上次让顾岩廷剿匪遇到困难便去找他也是抱着碰运气的侥幸心理,如今看来多半是因为这次的事了。
宋挽本以为这件事还会有很多峰回路转的内情,却听见赵擎话锋一转说:“不过他们还没赶到边关,这次叛乱就被卫振烃镇压下来了,卫阳侯后来
赵擎的声音没有停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仿佛又回到十余年前的时候。
“朝廷的军饷给的一直不少,卫振烃也未曾上奏说军中有什么需要,你爹的建议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最激烈的便是卫阳侯,昭陵多年未曾有过大的战事,卫阳侯一直觉得昭陵的军需过大,主张裁军减少军饷支出,充盈国库,朕当时也有这样的打算。”
若是没有外敌入侵,自然人人都想安居乐业,不愿背井离乡,枯守着苦寒之地过日子。
赵擎和卫阳侯有裁军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但宋挽身为闺中女子也敏锐的觉得,当时的时机有些不对。
边关离瀚京千里之遥,便是朝廷接到受灾的折子后立刻就派人前去赈灾,一来一回也要浪费不少时间,那些难民必然只能暂时由镇国公麾下的将士收容安抚。
军中的粮饷都是由粮运使定期运到营中的,如果难民数量过大,军中的粮饷也耗不了几日,朝廷多拿些赈灾粮饷到边关,应该也只是补上了这点消耗罢了。
宋挽心底已经有不好的猜想,忍不住问:“所以陛下驳回了我父亲的提议?”
赵擎说:“宋家在瀚京的根基完全比不上卫阳侯府,卫阳侯一表明立场,朝中不少人都与他站在一起,反对的声音太多,这提议自然会被驳回,朝廷按照往常的赈灾之策往边关押运了粮饷,当时卫阳侯和你爹在朝堂上吵了好多次,为了验证自己是正确的,那一次的赈灾粮饷是卫阳侯亲自押运到边关去的。”
所以,最终验证卫阳侯是正确的吗?
宋挽想问,话到了嘴边却张不开口。
如果卫阳侯是正确的,她爹的仕途应该早就终结,根本不会升为吏部尚书。
“卫阳侯到边关后没多久,朕便接到了八百里急报,说边关有将士带着难民造反,甚至还要叛离昭陵,投靠邻国越西,消息一传回瀚京便震惊了朝堂上下,你爹主动请命要去边关查明情况,朕命当时的瀚京校蔚陶运山与你爹一同赶赴边关彻查此事。”
宋挽只知道冀州校尉陶运山受过宋家的恩惠,具体缘由并不明了,上次让顾岩廷剿匪遇到困难便去找他也是抱着碰运气的侥幸心理,如今看来多半是因为这次的事了。
宋挽本以为这件事还会有很多峰回路转的内情,却听见赵擎话锋一转说:“不过他们还没赶到边关,这次叛乱就被卫振烃镇压下来了,卫阳侯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