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6章 环州噩耗

置。至于低层军兵,韩琦没有追究。但是,他们毕竟参与了叛乱,不适合再留在军伍,皆解除了军籍,遣返回乡。

    对于幕后之事,丝毫没有提及。

    一则,没有铁证,入不了罪。二则,揭开此事,等于撕破脸。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刺激对方,更加变本加厉。如今朝堂上,储位之争愈演愈烈。韩琦不希望,于飞卷入是非之中。

    这一番心思,却是对于飞的保护。

    “殿下此番回去,怕是不能再领兵。”韩琦轻叹。

    朝堂上,对二皇子领兵,一直喊打喊杀。认为,这是坏了祖宗规矩。更有朱家一干势力,借着陕西大旱,牵强附会,妄言二皇子在青州屠戮军兵、有伤天和,是以上天降下灾难。

    韩琦对此,嗤之以鼻。

    但时人笃信鬼神,对上天充满敬畏。这件事,被有心人大加渲染,肆意传播。如今京城,百姓众说纷纭,对二皇子褒贬不一。

    然而就在此时,范仲淹、宋祁等人,提出了异议。在他们眼里,二皇子天纵之姿、惊才绝艳,乃是储君不二人选。当以储君规范,进行教导和指引。淳淳君子,才是理想的储君。

    领兵征战之事,不合祖宗规矩,自然不能再做。

    韩琦很是错愕,未想到范仲淹等人,竟是这般想法。

    因为此事,韩琦和范仲淹,头一次起了争执。一时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韩琦看到的,是重振军伍的希望。而范仲淹,则更希望二皇子,符合士大夫理想的标准。

    崇文抑武,是大宋太祖,定下的国策。历任皇帝,无不贯彻削弱武将,重用文臣的治国思想。士大夫们,得到振兴儒学良机。在朝堂之上,时刻秉持儒家思想,并以此为行为标尺。

    其中,与人主共治天下,被极力提倡。

    科举取士,使儒家门生,遍布朝堂,话语权日重。出现了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格局。这样的格局,与儒家倡导君臣相辅、非君王一言独断的追求高度符合。

    更因此,不诛大臣、言官,开历史先河。

    儒家之兴盛,得自皇权的妥协。儒家弟子,无不以此为荣。断不能允许,这种局面被破坏。所以,他们教导皇子,皆以谆谆君子,为行为之规范;以尊师重教,为道德之标准。

    帝王垂拱而治,是儒家之理想,而非杀伐果断。

    于飞对交出兵权,早有心理准备。此前,宋祁追到彭城,奉旨勒令于飞回京。那时,宋祁就曾说过,祖宗之规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