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章 官渡之战(二)

州。

    事实上,刘备又哪里会去荆州联合刘表,这不过就是一条脱身之计罢了……

    刘备一离开袁绍,便径直去会合了那位过五关斩六将、特地前来寻他的义弟关羽,而后又在卧牛山逢遇赵云,最后率众人赶赴古城前去同张飞相会,再未回到袁绍身边……

    此事对于正在对峙官渡的袁曹双方而言虽然皆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变故前的征兆……

    以刘备之精明,显然是已经察觉到什么,而官渡之战的结局最后也完全证实了其确有先见之明。

    历史上,官渡之战是中国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是一场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兴亡随人定,胜败岂无凭?

    纵观官渡之战的整个过程,除了袁绍失策与内部不合等原因之外,其落败最主要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其性情的失败、做人的失败。远的不说,曹操的谋士荀彧便对其有过评价,说他是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大意便是说袁绍此人表面看起来和蔼可亲、宽以待人,但是骨子里对人心存猜忌且嫉妒别人,见不得比自己风光的人,容不下比自己有能力的人……

    袁绍起兵攻伐曹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嫉妒曹操,容不得这位出身远不如自己的儿时玩伴骑在自己头上;只是他无论在为人,还是在任贤使能等各个方面均远不及曹操,故而方遭官渡大败。

    另一边,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则全在于其用人之道……

    在性情方面,曹操可谓比袁绍还要多疑;然而,与袁绍所不同的是曹操知人善任,能够接纳他人之言,故而方事事遇难成祥,扭转局势……

    例如在曹操同袁绍初次交锋之时,若非其便接纳荀攸之见,岂能轻易地打败袁军,斩杀颜良?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八月始,袁、曹两军再次相持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审配等人不合,投奔曹操。曹操采纳其计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方使得袁绍不战自败……

    曹操同袁绍对峙之时曾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的荀彧征求意见。荀彧却回信打消了曹操撤军的打算,帮助其寻回了继续坚守的信心……

    因此,官渡之战的胜利也并非曹操一人的胜利。

    此战固然体现出了曹操本人那过人的才智与胆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