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
40万年之后,宇宙背景辐射。
第一批恒星诞生。
第一批星系诞生。
然而以氢氦为主的星系没有诞生生命的基础,只有在恒星坍缩之后形成重元素的基础上,才有了生命与文明诞生的可能。
视频中的画面闪得更加快了。
“45.7亿年前和45.4亿年前,太阳系与蓝星分别诞生。”
“35亿年前,太古宙生命起源。”
“5.7亿年前,古生代脊椎动物。”
“2.25亿年前,中生代爬行动物。”
“7000万年前,新生代哺乳动物。”
“……”
“第四纪之后,人类形成。”
看到这里,不少人心中仍存疑惑:
“这个视频,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随后,一个占据了屏幕四分之三长度的问句出现在视频中:
“人类,真的是唯一吗?”
之后,视频的视角拉升,同时画面下方的名称与数字不断变化:
“太阳系,恒星数量级:10^0。”
“银河系,恒星数量级:2*10^11。”
“可观测宇宙,恒星数量级:1*10^21。”
短暂的停止后,那句话再次出现在屏幕上:
“人类,真的是唯一吗?”
早在联邦前,马瑞卡洲的蓝星生物学家德克·斯库兹已经确定了二十几颗可能比蓝星更有利于生命的系外行星。
通过凌日法和多普勒光谱学法推测,仅在银河系中就有110亿颗潜在的适于居住的类地行星,如果把大量的红矮星算进去的话,这个数字会上升到400亿颗。
仅仅是在银河系,可能出现生命的系外行星已经达到了这个量级,那么在这庞大量级的系外行星中,诞生文明的概率会有多大呢?
蓝星真的有那么特殊吗?
可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费米悖论上:
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他们又在哪里呢?
思考完的同学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在胡兴耀的身上,希望得知他播放这段视频的目的。
胡兴耀等待许久,等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将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他轻咳一声,正色道:
“蓝星之外是否存在其他的文明,我也并不了解。但是在几十年前一次的
40万年之后,宇宙背景辐射。
第一批恒星诞生。
第一批星系诞生。
然而以氢氦为主的星系没有诞生生命的基础,只有在恒星坍缩之后形成重元素的基础上,才有了生命与文明诞生的可能。
视频中的画面闪得更加快了。
“45.7亿年前和45.4亿年前,太阳系与蓝星分别诞生。”
“35亿年前,太古宙生命起源。”
“5.7亿年前,古生代脊椎动物。”
“2.25亿年前,中生代爬行动物。”
“7000万年前,新生代哺乳动物。”
“……”
“第四纪之后,人类形成。”
看到这里,不少人心中仍存疑惑:
“这个视频,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随后,一个占据了屏幕四分之三长度的问句出现在视频中:
“人类,真的是唯一吗?”
之后,视频的视角拉升,同时画面下方的名称与数字不断变化:
“太阳系,恒星数量级:10^0。”
“银河系,恒星数量级:2*10^11。”
“可观测宇宙,恒星数量级:1*10^21。”
短暂的停止后,那句话再次出现在屏幕上:
“人类,真的是唯一吗?”
早在联邦前,马瑞卡洲的蓝星生物学家德克·斯库兹已经确定了二十几颗可能比蓝星更有利于生命的系外行星。
通过凌日法和多普勒光谱学法推测,仅在银河系中就有110亿颗潜在的适于居住的类地行星,如果把大量的红矮星算进去的话,这个数字会上升到400亿颗。
仅仅是在银河系,可能出现生命的系外行星已经达到了这个量级,那么在这庞大量级的系外行星中,诞生文明的概率会有多大呢?
蓝星真的有那么特殊吗?
可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费米悖论上:
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他们又在哪里呢?
思考完的同学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在胡兴耀的身上,希望得知他播放这段视频的目的。
胡兴耀等待许久,等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将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他轻咳一声,正色道:
“蓝星之外是否存在其他的文明,我也并不了解。但是在几十年前一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