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9章 扬眉吐气的武夫

下要怎么办了!

    “田赋减下来了,官家的意思是希望大家伙能拿出一点土地,发展百工百业,不必全都种田……要让大家伙发挥才智,各显神通,想办法把日子过得更好……咱们就商议商议,要怎么办……”

    接下来的几个月,东明县就跟开了锅似的,从上到下,全都在讨论。

    在秋收之前,终于讨论出来了眉目。

    首先,每家每户,要多给一点菜地,根据各个村子的情况不同,从半亩到两亩不等……可别小看这点菜地,落到一个勤劳的农夫手里,能折腾出花来。

    首先是种植一些萝卜白菜,这是基本的蔬菜。

    然后可以种一些豆子,芝麻,做豆腐,榨油,芝麻酱……餐桌立刻就不一样了。

    还能在房舍边上,弄个猪圈,养两口肥猪。

    再有空余的地方,种上几十株果树,孩子们就有水果吃了,丰收的果子还能晒果干,拿来酿酒。

    在果树下面,再养一些家禽,每天还能收获一些鸡蛋。

    一个农户,可不是耕田种地那么简单。

    每一个过得好的农家,都是个小型的农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能把这些都做好,七八成的农户都能保证基本的口粮和蔬菜,还有一些肉蛋供应,吃得好了,人也就壮了。

    正如赵桓预料的那样,农村的确是百工百业,只要释放出空间,很快就能兴旺起来。

    首先一点,东明的石匠都忙活起来,不少百姓种植了黄豆,准备着弄一个石磨。或者干脆更进一步,建个磨坊,一些富裕的农户已经开始筹措更大的举动了。

    也有百姓种植了桑麻,纺车的需求也上来了。

    木匠也变得忙碌起来。

    想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可手里的钱又太少了。

    在这个关头,康国银行的借贷就送了过来。

    牛英代表东明县,和银行的人谈了一份借贷协议。

    他们一共借了八千缗,年息百分之五,另外由朝廷出面,承担百分之二,也就是老百姓要承担的利息只有百分之三!

    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懵了。

    百分之三?

    仅仅是原本的一成啊!

    这还真不是夸张,很多地方都有族产义田,除了用来接济贫苦之外,也能放贷……比如始作俑者的范氏义田,就是靠着放贷赚钱,逐步扩张到了八千亩,至于大圣人朱熹,也是放贷高手。

    年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