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一章 人性本恶

农闲的时候,在家中也能唱曲儿作乐!”

    周谨堂闻言,拍拍我的肩膀。

    “唉!咱兄弟俩还真想到一处去了。我从小跟着我干娘在那给男人唱曲儿的地方混大,我还真的会唱上那么一两首呢!

    我教你呀,你学不?”

    “教呗!”

    周谨堂越说,我越来了兴致。

    “听说那些唱戏的还分什么腔派,有个什么盐腔,也不知道说的是个什么意思!”

    周谨堂笑话我道。

    “你说的是海盐腔吧!”

    “啥是海盐腔啊?”

    “南戏有四大声腔,有江浙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还有昆腔。海盐腔的特点便是的唱词儒雅缓慢,念白斯文得体。这海盐腔,我倒也会吼上两嗓子。不如今儿,我先给你唱上一段你听听。”

    敢情我这大兄弟竟然还会唱曲儿,在这烧的火热的炕头上盘腿坐着,吃着花生,喝着小茶水。

    还能面对面的听着海盐腔的昆曲儿,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快哉?比爹说的学什么《罗织经》,简直要强了百倍。

    我笑的灿烂,一百个赞同。

    “成,那就有劳周大哥,先给我唱上一段儿。”

    周谨堂也饶有兴致,从炕上直起了身。

    “你想听哪段儿,想学哪段儿?点上两出看看我会不会。”

    我本就是个粗人出身,从前也根本没有正经八百的听过什么戏。除了小时候在上西村的村头,因为龙母诞在村头搭的戏台子,上头的几个角儿演过那么一出大闹天宫。再者,便就是曾经听那章玉郎为我唱过一段《牡丹亭》。

    我用手挠了挠脸颊。

    “我也不知都有什么戏,你唱啥我便听着啥!”

    周谨堂倒是把他会的诸多戏曲帮我罗列了出来。

    一出《牡丹亭》里的《惊梦》,一出《长生殿》里的《哭像》。还有一出《长生殿》里的《弹词》。《斩娥》,《玉簪记》的《秋江》,《牡丹亭》里的《忒忒令》。《孽海花》中的《下山》。

    我道。

    “就唱那个什么海花里边儿的《下山》吧。乱七八糟,这么多曲目,搞得人好不头疼。”

    少倾,周谨堂便开始咿咿呀呀唱了起来。

    “和尚出家受尽了波查,被师傅打骂,我就逃往回家,一年二年,养起了头发,三年四年,做起了人家,五年六年,讨一个浑家,七年八年,养一个娃娃,九年十年,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