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部门

 思索了一会儿,耿寿昌顿时明悟了,所为的三省六部制只是一个过渡,三省最终会被撤销,而六部则是一个虚数,日后随着朝政改革的进展,可能会变成十六、甚至是二十六各部门。

    耿寿昌不知道天子刘洵是怎么想到这六个字的,其实天子刘洵也是根据后世的经验制定的方案。

    后世自从隋朝建立三省分权,便必造成了三省之间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

    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自后世唐朝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门下省。(《通典》:“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由此可见,三省六部制经过发展,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势必会逐步走向统一,三省最终肯定会走到撤销的一步。

    其实耿寿昌和门下令萧望之不知道的是,到了后世五代十国之时,由于连年征战,实际上宰相并不掌握实际的权力,由此三省几乎形同虚设。各地争权的政事多由皇帝特派使臣办理,成为宋代以差遣为正官的开始。

    到了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实际上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至此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及至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尚书省时置时废,而门下省则不复置,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到了明初,朝廷则不设中书令,仍以中书省统六部,六部的长官称左右丞相。明太祖洪武十三年,诛胡惟庸,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开始直接对皇帝负责。

    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彻底废止!

    这些情况都是此时耿寿昌和门下令萧望之都是无法觉醒的,可是天子刘洵有着后世两千年的历史经验,完全可以推动这一历史进程,将后世千年时间逐渐演变成的结果,在数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里,亲手打造成一部高效运转的治国机器!

    耿寿昌看了看门下令萧望之,说道:“既然天家有意让我出任上计部尚书,那老夫定然全力以赴,为天家分忧。只是老夫还是有些担心,一旦天家开始虚三省,那门下令如何自处?”

    门下令萧望之大笑了起来,说道:“关于这个事情,我倒不是很担心,天家自然会给我一个好的去处。另外……”

    “呵呵,门下令有话便请直说。”

    门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