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五七章欧战转折

��辽河上也兴建了十一座大桥,用来连通两岸,除了修建大桥之外,修建铁路是吞铁大户。

    全旭一方面是拉动内需,鼓励民间消费,一方面则是出口创收,江南对于修建铁路的呼声很高,不过现在已经进入了规划中。

    其实,全旭对儒家谈不上喜欢或讨厌,如果把明亡归纳在儒家身上,明显是不够客观的,儒家的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已经变成面目全非。

    华夏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令人羡慕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然而,每隔几年百就会陷入一盘散沙。

    归根结底,就是儒家太聪明了。就像某一个阶段,后世流传的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那就是:“你爱国,那么国爱你吗?”

    结合儒家的观点,“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个观点,恰恰就是诠释了仇寇理论,至今传为美谈。可问题是,谁可以代表国?君能吗?一个君主昏庸无能,难道就要勾连外国,把自己母国灭掉?

    这是何等荒诞的观点?

    儒家培养了太多明哲保身的聪明人,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理智的聪明人。但这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靠的是无数偏执的守望者,而不是聪明人。

    这就像当年迎着炮火,明知必死却依然含笑冲向敌阵的士兵,胜利与否与他们已经无缘,他们只是知道,必须有人去慷慨赴死。

    如果人人都像儒家门徒一样,精打细算,计较得失,那么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在的中国。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永远都会需要有人来牺牲。

    从中国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依靠的是数亿农民,用交公粮的方式,养活了一亿四千万工人。

    全旭仔细翻看历史书,也可以轻易的看出问题,汉朝虽然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因为汉武帝执行的是外儒内法,儒法合一。等汉朝完全尊了儒术,汉朝也灭亡了。

    当隋唐时期的时候,李渊和李世民自认老子是他们的祖先,尊的是道教,所以才有了盛唐。

    全旭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无论是外籍学者,还是本土诸子百家,都有用武之地,顾炎武的动作效率是非常快的,可能是因为全旭这个皇帝在南京城的缘故。

    就在南京城的夫子庙一条街,张贴了拆迁告示,这个时代的百姓远不像后世的一样,他们实在是太畏惧官府的威慑,原本以为需要倾家荡产,可是当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