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51.

由60.08%下降到32.51%,减少了一半,真正实现了“腾笼换鸟”。

    第二,公立医疗机构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通过改革,三明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工资总额由2011年的3.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5.57亿元,增加了3.08倍。人员经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由25.15%提高到45.98%。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2011年的4.22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13.37万元、改革后年均增长11.87%,其中医师队伍人年均收入由5.65万元增加到16.93万元、改革后年均增长11.59%。2020年,医师最高年薪达59.80万元。

    第三,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2011~2020年,三明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城镇职工住院均次费用持平;个人自付费用从1818元,下降到1664元,报销比例由72.26%提高到74.61%。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均次费用只增加了29.7%;个人自付费用从2194元,下降到1712元,报销比例由46.25%提高到70.53%。

    第四,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三明市通过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组建总医院,构建区域健康管护组织(注:2017年三明市以县域为单位,整合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鉴于人口少,一个县组建一个总医院/紧密医共体,同时三明市区没有区属二级医院,由市管的市第一医院、中西结合医院牵头组建城市医联体,至年底全市组建了10个总医院和2个城市医联体,实行县乡村、人财物高度统一管理。2019年在总医院的基础上,将县域所有参保对象委托总医院管理,为群众提供生、老、病、死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总医院随即变成了区域健康管护组织),实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激发医务人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知识普及等健康促进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医疗服务从“治已病”转向“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最终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2020年,三明市人均医疗费用167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五,医防协同融合初见成效。通过建立医师定期驻乡驻村制度,把医师到基层服务的时间和成效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推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2020年三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926.78万人次,占总诊疗量的57.36%,比2016年诊疗量增长16.80%,比同期公立医疗机构诊疗量增幅高11个百分点。对已确诊的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