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地甄选,迁入舟山,岱山,秀山,衢山安置。
之后就会进行彻底排查。
如果愿意迁入台湾,吕宋,南洋等地的。
一户五十亩土地,十两安家银,当然还有各种农具,稻谷。
这些会有农业司负责。
收税一亩一石,则由税司负责。
至于税收会不会太高。
刘信并不担心。
在台湾和吕宋,要是顺利,一年三熟都可以。
一次就算按两石计,一年也是六石。
如此算来,根本不多。
而且刘信还打算免三年农税,如此,也算给这些百姓一些福利。
对于农税,刘信和刘建也商量了许久。
原本刘信打算按照大明的税赋来。
包括什么人头税,田税,夏税,秋税等多种多样。
这还仅仅是税,还有贡赋,财赋,耗损,遥役,农役等很多。
不过刘建对比确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首先遥役和农役刘建不打算让刘信推广。
如今刘家麾下收留的大部分百姓,可都是因为赋税杂役过多的逃户。
还有很多是不堪重负,不得不依附如刘家这样的豪强地主。
所以继续推广大明那一套,不妥。
还不如彻底废除,所有农税统一收取。
如此又简单,方便管理,而且百姓负担不重,对我们刘家也必然心存感激,更愿意被我们统治。
当然农税统一,还会带来一个必然的结果。
那就是税收降低。
像大明,如今大明一年的税赋也就是两千二百万两左右。
看似不低,实际上平行比较一下就会发现。
从宋元,到明清四朝。
大明是税赋是最低的。
最后大明也是被穷死的。
不过虽然大明国穷,但是大明民间富裕啊。
从后来李自成在北京随便抄家都抄出了七千万两白银来看,就可见一斑。
虽然农税减少了。
但是实际上刘建有更多的想法。
农税减少,自然会从其他地方补齐。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商税。
刘建也建议刘信,开放内部商业。
对外自然是以永兴商行为准,
然而对内,各种私人商行也会开设。
只要向商
之后就会进行彻底排查。
如果愿意迁入台湾,吕宋,南洋等地的。
一户五十亩土地,十两安家银,当然还有各种农具,稻谷。
这些会有农业司负责。
收税一亩一石,则由税司负责。
至于税收会不会太高。
刘信并不担心。
在台湾和吕宋,要是顺利,一年三熟都可以。
一次就算按两石计,一年也是六石。
如此算来,根本不多。
而且刘信还打算免三年农税,如此,也算给这些百姓一些福利。
对于农税,刘信和刘建也商量了许久。
原本刘信打算按照大明的税赋来。
包括什么人头税,田税,夏税,秋税等多种多样。
这还仅仅是税,还有贡赋,财赋,耗损,遥役,农役等很多。
不过刘建对比确有完全不同的想法。
首先遥役和农役刘建不打算让刘信推广。
如今刘家麾下收留的大部分百姓,可都是因为赋税杂役过多的逃户。
还有很多是不堪重负,不得不依附如刘家这样的豪强地主。
所以继续推广大明那一套,不妥。
还不如彻底废除,所有农税统一收取。
如此又简单,方便管理,而且百姓负担不重,对我们刘家也必然心存感激,更愿意被我们统治。
当然农税统一,还会带来一个必然的结果。
那就是税收降低。
像大明,如今大明一年的税赋也就是两千二百万两左右。
看似不低,实际上平行比较一下就会发现。
从宋元,到明清四朝。
大明是税赋是最低的。
最后大明也是被穷死的。
不过虽然大明国穷,但是大明民间富裕啊。
从后来李自成在北京随便抄家都抄出了七千万两白银来看,就可见一斑。
虽然农税减少了。
但是实际上刘建有更多的想法。
农税减少,自然会从其他地方补齐。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商税。
刘建也建议刘信,开放内部商业。
对外自然是以永兴商行为准,
然而对内,各种私人商行也会开设。
只要向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