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苏常镇六府者,又居东南之六分。三吴赋税之重,甲于天下,一县可敌江北一大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朝廷收了江南满贯的税赋,江南是全过经济之命脉,那么整治江南的现状就极有可能失去这些高昂的税赋,这就是朝廷不管的原因。
地方不管,因政/治理想十有八九败于现实的奢靡;历任官吏败于盘踞当地十几年、几十年的乡绅势力的淫威。
朝廷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派往江南的官员,任期决不能超过三年,即便是这样,地方权利统治溃烂,甚至烂到了根,这都是无法避免的事。
而封王不管——提到封王,这似乎又引出了一个历史久远的、棘手的问题——
大魏的江南又比历史长河中的江南更加特殊,甚至比当初的“东林党”之乱,更加复杂。当初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与宦官争斗不断,而今时的江南势力与镐京朝廷虽在距离上远远超过当时的应天,但其激烈程度与之相比,却毫不逊色!
所谓江南势力,这还要从赵明庭的太爷爷,也就是定宗皇帝赵真宏说起。
赵真宏是成宗皇帝的庶长子,而他的皇位,是在嫡太子无故暴毙后才得来的。若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当时的嫡太子已经有了成年的子嗣,朝中许多大臣为保皇权血统的尊贵,都选择支持嫡太子一脉继承皇位。
而在那场夺位的无情对决中,赵真宏胜出,也就是从那时起,庶出皇子成为大魏皇帝,不再是奢望。为稳住人心,定宗皇帝对嫡太子一脉做出了补偿,他将天下最为富庶的江南三地赐予他的侄子们作为封地。
也许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历经三朝,他们的势力日益壮大,江南三地变为江南,江南三王变为江南无冕之皇!
所谓封王不管,指的自然就是他们。而他们不管的原因,是因为江南时刻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想让它乱它便乱,想让它顺它便顺。民间甚至有一句话广为流传:
江南三王,王之江南。
……
徐谨叹了一口气,暴利重权之下,最苦的就是百姓。
——江南重赋,耕垦无田,暴客流徙。
这几个字几乎概括了作为一个江南普通百姓的命运。
沉重的赋税之下,能种上田的,只有富得流油的乡绅,再加上人口疯长,地寡人多,百姓想要靠耕作吃饭是绝无可能的事!结果,就是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
——有衣做良民,无食为暴客。暴客杀于夺,只为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朝廷收了江南满贯的税赋,江南是全过经济之命脉,那么整治江南的现状就极有可能失去这些高昂的税赋,这就是朝廷不管的原因。
地方不管,因政/治理想十有八九败于现实的奢靡;历任官吏败于盘踞当地十几年、几十年的乡绅势力的淫威。
朝廷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派往江南的官员,任期决不能超过三年,即便是这样,地方权利统治溃烂,甚至烂到了根,这都是无法避免的事。
而封王不管——提到封王,这似乎又引出了一个历史久远的、棘手的问题——
大魏的江南又比历史长河中的江南更加特殊,甚至比当初的“东林党”之乱,更加复杂。当初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与宦官争斗不断,而今时的江南势力与镐京朝廷虽在距离上远远超过当时的应天,但其激烈程度与之相比,却毫不逊色!
所谓江南势力,这还要从赵明庭的太爷爷,也就是定宗皇帝赵真宏说起。
赵真宏是成宗皇帝的庶长子,而他的皇位,是在嫡太子无故暴毙后才得来的。若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当时的嫡太子已经有了成年的子嗣,朝中许多大臣为保皇权血统的尊贵,都选择支持嫡太子一脉继承皇位。
而在那场夺位的无情对决中,赵真宏胜出,也就是从那时起,庶出皇子成为大魏皇帝,不再是奢望。为稳住人心,定宗皇帝对嫡太子一脉做出了补偿,他将天下最为富庶的江南三地赐予他的侄子们作为封地。
也许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历经三朝,他们的势力日益壮大,江南三地变为江南,江南三王变为江南无冕之皇!
所谓封王不管,指的自然就是他们。而他们不管的原因,是因为江南时刻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想让它乱它便乱,想让它顺它便顺。民间甚至有一句话广为流传:
江南三王,王之江南。
……
徐谨叹了一口气,暴利重权之下,最苦的就是百姓。
——江南重赋,耕垦无田,暴客流徙。
这几个字几乎概括了作为一个江南普通百姓的命运。
沉重的赋税之下,能种上田的,只有富得流油的乡绅,再加上人口疯长,地寡人多,百姓想要靠耕作吃饭是绝无可能的事!结果,就是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
——有衣做良民,无食为暴客。暴客杀于夺,只为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