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二十章 律劳卑事件

��便即心生怠惰之念。

    只是这时南海之上的形势,却要比阮元、卢坤等人所想严峻得多。

    鸦片走私贸易问题,进入道光中期已然日渐严峻,先前阮元、李鸿宾督粤之时,便已有越来越多的走私商人前来南海贩售鸦片,彼时东印度公司面对鸦片走私,也是表面禁止,实则放任,只要鸦片不进入广州城,便与自己无关。但即便如此,东印度公司作为长年以来与清朝进行商业往来的英国机构,也需要考量长远利益,道光十二年之前,东印度公司倒是确实保留了底线,不让下属商人直接将鸦片带入广州。可是东印度公司退出中国之后,新兴商人则对于其旧制不屑一顾,逐渐地,商人便开始直接带着鸦片进入商馆之内,而鸦片走私数量在道光十二年以后,也再一次出现激增之势,仅仅三年时间,鸦片走私之数便已逼近三万箱。道光十四、五年之间,鸦片问题在中国已经完全显性化。无论官场上敢于直言的言官御史,还是民间许多关心国事的举人生员,对于鸦片问题的忧思,在各人言谈之间已是屡见不鲜。

    道光中叶,一般被认为是英国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段。但这个时段英国方面的进步,尚且限于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等几个领域,出口的主要产品却依然还是棉布。对于中国商民而言,棉布本就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产品,是以英国棉布在中国之内,始终影响有限。(即便如此,根据后世统计,道光十年以后,英国对华贸易也已经可以在棉布领域逐渐盈利。)而英国议会进行大规模改革之后,不少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代表掌握了政治权力,商品倾销的问题,也在英国国内被摆在了台面之上,很多人无视中国客观情况,坚持认为棉布之所以在中国滞销,就是因为中国只对英国开放了广州一个港口。认为只要中国扩大开放规模,英国就可以在中国市场盈利,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出现了以武力迫使中国开放港口的言论。而随着中英外交问题的僵化,动用武力的言论,在英国国内也开始甚嚣尘上,渐渐形成了气候。

    道光十二年,一艘英国船只突然无视清王朝禁令,从广东一路北上,在江浙闽各省均有停留,尽管该船声称仅需要清朝各省提供水粮,可这艘船在东海滞留数月,却详细勘察了江浙闽各省的沿海海防情况。英国人开始认定,除了广州的虎门炮台,中国东南各省其他海防炮台简直不堪一击,武力强迫中国开关完全具有可行性。但即便如此,这时的英国内阁之中,主流观点依然是对华采取谨慎态度,律劳卑前来中国之前,英国方面也曾告诫他不到万不得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