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制香

般都是用榆树皮制成,粘性很好,也没有异味,但是却不易多放。

    那种燃烧完,香灰还蜿蜒不绝的,就是粘粉放多了的缘故,这种就是劣香了。

    先取上一只碗,放入配好的粉,一点点的加水,慢慢的搅拌,直到形成一团面团一样的东西后,在用勺子反复的从四周向中间叠压,将泥团充分的调匀,加强密度,这些都不算很难,下面的步骤才是关键的一步,成型。

    如果是做线香,现在的人为了效率,一般都是把香泥塞进针管里面,然后在一条条的挤出来,这样虽然效率很高,但都是劣香,挤出来的香条内部都不均匀,燃起来的烟都会比较大,但是不排除现在很多寺庙都在追求烟大,美其名曰:香火旺盛。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一点点的搓出来,配置香料和搓制香线,便是手工制香最大的道行,这也是手工制香人数稀少的原因,现在社会都追求利益,很少人会在这上面花心思。

    杨逸坐好以后,深呼吸了一口气,整个人越发显得沉稳,从碗里面扯出一小块香泥,放在木质的案板上,用一根手指开始慢慢的揉搓。

    杨逸神情十分专注,全身心都放在这根手指上面,不是看,而是感受,感受着这一小块香泥慢慢的延伸,变细,变长……,就像用自己的意念控制一样。

    这种感觉很微妙,通过手指的皮肤来感知香泥现在的状态,爷爷曾经告诉杨逸,搓香就是练心。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静、稳。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走过,夜色已经深沉,小镇里面除了几声狗吠之外,已经听不到人的声音了,杨逸终于起身,呼出一大口浊气,费了半天劲,一共制成二十支香,长约十五厘米,只有牙签粗细。

    杨逸最后把香条切整齐,均匀的摆放在平纸上,在盖上几张白纸,这样阴干的时候就会快上一些。待到明日,香条彻底的干透,再放到地窖的小院里面窖藏,这个过程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这样香料的味道才能和香泥彻底的相互融合,烟火气也会减少。

    这只是第一批,要知道,杨逸是要准备做六十支的,所以说为什么手工制香的人越来越少,太耗费精力了。

    休息了一会,杨逸又制作了二十支,睡觉的时候已经将近两点了,但是第二天,杨逸仍旧准时的起床,匆匆的吃过早饭,就推着自己的小车出门了,刚出去,杨逸就又颠颠的跑回来,取了三只驱虫的香丸。

    这种香丸对人体无害,但是蛇虫鼠蚁却对之极其厌恶,所以杨逸每次进山,都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