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与大理之间隔着一条澜沧江,而永昌自汉朝设郡治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一直都是滇西第一大都会,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正月初七日,在得知滇都失守,清军合师大举西进的消息后,举朝上下人心惶惶,对是否出逃缅甸,更是争执不下。
吏科给事胡显力主坚守永昌,他慷慨激昂地说道:“永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临澜沧江,西临怒江,而怒江以西则是纵贯南北的高黎贡山。自洪武年间黔国公在此屯田后,许多中原将士皆在此扎根,其后裔对我朝忠贞不二,如何能够轻言放弃?”
翰林刘襜也力挺其议道:“皇上,永昌虽是穷山恶沟,不比滇都繁华,然毕竟还是我大明国土,此间百姓亦是大明臣民。可若再继续往西,到了缅甸边境,再退可就要流落外邦了!”
马吉翔却是不以为然地说道:“滇都尚且不保,区区永昌又如何挡得住清军的虎狼之师?此时不走,悔之晚矣!”
刘襜狠狠瞪了马吉翔一眼,正色言道:“皇上之前在滇都已经决定入蜀,不幸误听谗言中途改变主意,西走永昌,已是大失海内万民之望,如今到达边境,一旦离开永昌,便是蛮夷之地。外面流言纷纷,皆说皇上准备遁入缅甸,然缅甸乃是外番,时叛时附,顺逆无常,就算其忠顺我朝,遣使来迎,我君臣在此患难之时,狼狈入其境,也断然无法号令中外。一旦其对我不利,刀兵相向,彼时皇上进退失据,一无所依!事已至此,中兴二字不过是诸臣爱君之言,机会已经渺茫,若是能够派遣守将固守关隘,然后在永昌卧薪尝胆,闭关休养,劝课农桑,死守年余,以待天意转移。如仍可以苟全存活,四方必有勤王之师。若敌兵势逼,仍当取道走蜀,犹可瓦全。”
说罢刘襜竟是伏地嚎啕大哭,左右诸臣亦随之落泪。
永历帝听了刘襜的肺腑之言,不由痛心疾首,倍感自己选错了路,现在看来去往四川,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比呆在永昌这个穷山恶沟要好得多。
念及至此,永历帝一声叹息道:“如今局面都是朕的过错,朕决意下一罪已诏,昭告天下!”
当即,永历帝便命刘襜起草《罪己诏》,以平息纷争。
《罪己诏》曰:“朕明知祖制之不可灭裂,而力不能见之行事,遂徒托诸宣言;明知邪正之不可混淆,而心几欲辨其贤奸,又渐寝于独断。以致天下忠臣义士,结舌而寒心;当路鬻爵卖官,寡廉而鲜耻。”
刘襜含着泪水替永历帝起草了诏书,在诏书中,他大骂马吉
正月初七日,在得知滇都失守,清军合师大举西进的消息后,举朝上下人心惶惶,对是否出逃缅甸,更是争执不下。
吏科给事胡显力主坚守永昌,他慷慨激昂地说道:“永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临澜沧江,西临怒江,而怒江以西则是纵贯南北的高黎贡山。自洪武年间黔国公在此屯田后,许多中原将士皆在此扎根,其后裔对我朝忠贞不二,如何能够轻言放弃?”
翰林刘襜也力挺其议道:“皇上,永昌虽是穷山恶沟,不比滇都繁华,然毕竟还是我大明国土,此间百姓亦是大明臣民。可若再继续往西,到了缅甸边境,再退可就要流落外邦了!”
马吉翔却是不以为然地说道:“滇都尚且不保,区区永昌又如何挡得住清军的虎狼之师?此时不走,悔之晚矣!”
刘襜狠狠瞪了马吉翔一眼,正色言道:“皇上之前在滇都已经决定入蜀,不幸误听谗言中途改变主意,西走永昌,已是大失海内万民之望,如今到达边境,一旦离开永昌,便是蛮夷之地。外面流言纷纷,皆说皇上准备遁入缅甸,然缅甸乃是外番,时叛时附,顺逆无常,就算其忠顺我朝,遣使来迎,我君臣在此患难之时,狼狈入其境,也断然无法号令中外。一旦其对我不利,刀兵相向,彼时皇上进退失据,一无所依!事已至此,中兴二字不过是诸臣爱君之言,机会已经渺茫,若是能够派遣守将固守关隘,然后在永昌卧薪尝胆,闭关休养,劝课农桑,死守年余,以待天意转移。如仍可以苟全存活,四方必有勤王之师。若敌兵势逼,仍当取道走蜀,犹可瓦全。”
说罢刘襜竟是伏地嚎啕大哭,左右诸臣亦随之落泪。
永历帝听了刘襜的肺腑之言,不由痛心疾首,倍感自己选错了路,现在看来去往四川,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比呆在永昌这个穷山恶沟要好得多。
念及至此,永历帝一声叹息道:“如今局面都是朕的过错,朕决意下一罪已诏,昭告天下!”
当即,永历帝便命刘襜起草《罪己诏》,以平息纷争。
《罪己诏》曰:“朕明知祖制之不可灭裂,而力不能见之行事,遂徒托诸宣言;明知邪正之不可混淆,而心几欲辨其贤奸,又渐寝于独断。以致天下忠臣义士,结舌而寒心;当路鬻爵卖官,寡廉而鲜耻。”
刘襜含着泪水替永历帝起草了诏书,在诏书中,他大骂马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