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零九章 肯定是发生了什么!

��国外机构考虑的角度和国内不同。

    国外很多机构也一直在研究可控和局面,但因为反能量屏障持续时间受到限制,他们也没有压缩材料技术,就根本无法制造出可控核聚变装置。

    如果没有国内技术的相关支持,哪怕再过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加久远的时间,他们也不可能制造出可控核聚变装置,更不用说把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来使用了。

    传输太阳能技术,对他们来说就更加先进了,甚至先进到根本不可想象。

    所以他们对于能源还是非常执着的,发现一种新型制造核聚变的方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能源。

    但是,以传输物质的方式制造核聚变爆炸,控制起来难度实在太高,进行相关深入的研究,需要花费非常高额的投入,暂时也有些得不偿失。

    本-布拉德-切尔米基的说法,听起来确实很有意思,但实验组直接就拒绝了,因为能量和空间的研究更加重要。

    会议讨论的核心还是物质传输相关的研究。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传输比例。

    国外机构团队,首先想到的也是输出端,也就是传输比例和Z波压缩有关,但实际上,以往的各种实验都证明,传输比例和Z波压缩关系非常小,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关联的。

    “也许是因为,Z波压缩后的空间,已经提供足够空旷的场地。”赵奕做出了简单的解释。

    这就好像是在一片空旷的篮球场,放置一平方米面积的物资。

    一个空旷的篮球场,想要挪出一平方米面积,就实在是太容易了。

    换句话说,空间只要被压缩一点点,就足以提供足够多的‘场地’,给传输过来的物质、空子使用。

    想证明这一点也很简单,之前的实验早已经调整Z波的功率,哪怕是功率调整到最低标准,对于实验结果也没有任何影响,而有影响的是空间链接设备建造的信道,稳定的信道能够有效减少最微小粒子的比例,也就是降低爆炸的强度。

    这是被实验证明的结果。

    实验的总结会议得出了几条结论,要说真正的进展几乎没有。

    实验组倒是也不意外,因为只是一个测试实验,等于是刚刚开始研究,甚至说还没有开始做研究,测试实验的目的只是让各个团队熟悉一下实验和工作。

    仅此而已。

    现在能得出一些结论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测试实验结束以后,一些团队就可以返回了,但还是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