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百八十四章 三苏父子

忍不住问道:“三郎,竟习此刻章之法,不知可否教苏某。”

    章越忍俊不禁道:“好啊。”

    苏轼闻言朗声大笑,苏辙则为兄长擦了一把汗,初次见面就如此,幸亏章度之没拒绝。

    不久一名下人来此向欧阳发道:“老爷在府中设宴款待苏家客人,老爷还听闻章三郎君也来了也一并赴宴。”

    章越在旁听了心道,好么,三苏一起见了。

    章越随着众人一并来至正堂。

    但见欧阳修与一名知天命的老者正闲聊。

    这位老者大概率就是苏老泉了。

    苏轼苏辙在嘉祐二年考中了进士,不过还未授官,至于二人的父亲苏洵至今也没考中进士。

    当然苏洵的文章写得极好,当年大宋第一学霸张平方读了苏洵文章,曾感叹道‘左丘明国语,司马迁善叙事,贾谊之明王道,君兼之矣’。

    之后张方平将三苏写信推荐了给韩琦,欧阳修。

    两个儿子中了进士,苏洵喜极而泣赋诗一首‘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这首诗蛮‘凡尔赛’的。

    嘉祐三年,宋仁宗觉得不可让这样贤才遗落,于是让苏洵到舍人院考试,苏洵却推辞不去。

    苏洵书信与友人解释,自己一大把年纪,还要去考试,让人来权衡文章好坏,甚是难为情。我这个人写文章就是不合于考试的尺度,朝廷若觉得我文章就用,不好就不用。

    到了嘉祐四年时,朝廷再度召他进京考试。

    正好苏洵两个儿子也服完母丧,父子三人就自蜀一并入京。

    苏洵来京后见了韩琦与欧阳修两位父子三人仕途上的贵人。

    他今日来见欧阳修不是为自己求官,而希望欧阳修能提携自己两个儿子。

    兄弟二人都是年少及第,长子苏轼才气纵横,连欧阳修都对他人夸赞,三十年后没人知道老夫的文章,只知道苏轼的了。

    次子苏辙才气虽稍逊之,但稳重慎言。

    自己两个儿子都是可造就之才,自己一个老父年近五十,处处碰壁,一事无成。他们若跟随自己脚步,怕将来在官场成就也是有限。

    故而苏洵找到欧阳修想让他照拂两个儿子,至于自己为官不为官无关紧要。

    然苏洵没料到,这时欧阳修与韩琦之间因榷茶之事在朝堂上有些意见不一。

    三苏父子都是闻名天下的贤士,韩琦,欧阳修都欲借重他们的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