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章 九三年(三十)

缪行同异,那么内部有不同意见,实在正常。

    虽然说,他们嘴上说的,都是刘玉说过的东西,但正所谓刘玉说过的话多了,从最进步到最反动,从均田到支持兼并,似乎都能找到对应的话。

    两边都是以工业作为未来去看待的,可到头来,竟然连均田有利还是有弊,都尚有争执。

    可要说后者说的一点道理都没有?

    那也不是。

    内地一些交通不便的城市,确确实实,靠的是“租子”这种农产品的强制占有为基础而存在的。

    也确实,均田之后,农民肯定会选择先吃饱,然后剩余的粮食才肯拿出去交易,作为城市的商品粮。

    而旧体系下,大顺又不是没有城市。相反,大顺的城市还不少呢。这些城市,可以说,全是靠“租子”这种商品粮而存在的。

    一旦把基础的东西改了,只怕立刻会陷入城市混乱的局面,工商业大为萧条亦未可知。

    然而支持均田一派的人,却冷笑道:“这等话,几十年前,兴国公和颜李一派争执的时候,便解决了。”

    “均田是手段,而非目的。”

    “均田之后,加增赋税,只是原本六成租子,变为二成税。以此五一税,借天下十亿亩土地,岁入上亿,而造船、迁民、最终使得五口之家、百亩之田。”

    “如今,人均不过三四亩地,自然没什么商品粮。你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三四亩地,自己若能吃饱,剩不下多少。远不如六成租子的时候,地主拿去城里换钱,做城中工商业的基石。”

    “但,若能迁民扶桑、南大洋各地,五口之家而有百亩之田,难不成一个人能吃二十亩地的产出?”

    “到时候,他吃不了,自然会卖。”

    “在这期间,城市或许崩溃、或许萧条。”

    “但,不破不立。三十年后,大东进运动完成,届时城市自然会发展起来。而且,粮食充足。”

    “所以,昔日兴国公与颜李后学相争,在‘均田乃天下第一仁政’事上,大加争吵。”

    “如今,大争之世。天下地球已定,就这么多的土地。”

    “均田、重税、迁民、东进,此方为真正第一仁政。若只均田,那也算不得什么真正仁政。”

    “趁着如今,内地工业尚未大发展,先破后立。”

    “大不了,废掉内地的城市,待完成均田、迁民之后,再建便是。扬州千年风化尚可为邱墟,别处难道不可为代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