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终章 九三年(十七)

出口国。

    但在南洋。

    大顺则确确实实使得南洋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亩税货币化模式,就是此时在南洋先进生产关系的象征。

    一来意味着农民具备了多生产的动力,交了亩税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二来意味着对于资本而言,私有制的土地模式打破了过去产权不清的村社模式,也方便了资本的圈地、放贷、兼并。

    三来大顺急速发展的工业,使得大顺现在急需南洋的各种原材料:棉花、靛草、橡胶、咖啡、烟草、稻米、木材、香料等等。

    当然,或许可能听起来有点反直觉。

    这征亩税什么的,难道不是大顺一直以来的传统吗?亩税货币化?大顺之前也是这一套,怎么就和工业资本主义殖民观扯上关系了?

    这,就如同老马讲的那个笑话:说有个人掉进坭坑里快要陷进去死了,这时候他开始恨牛顿。说都怪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让他脑子里有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所以他才因为重力而陷进坭坑里。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没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并且写成书,融入人的意识。是不是说,万有引力就不存在了呢?

    老马说:

    【笼统而简短地说,所有的征服有三种可能】

    【征服民族把自己的生产方式强加于被征服的民族】。

    如历史上英国工业革命后对印度所做的,大顺此时正在爪哇所做的。

    【或者,征服民族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

    这,基本算是历代传统王朝,包括中外,都比较常用的办法。

    【或者是发生一种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新的,综合的生产方式】

    这里,老马举得例子,是日耳曼征服。

    日耳曼蛮族,用农奴耕作是传统的生产,过的是乡村的孤独生活,他们能够非常容易地让罗马各省服从于这些条件。

    为啥?因为那里发生的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已经完全推翻了旧的农业关系。罗马帝国的自耕农,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反过来,如果罗马帝国是遍地自耕农、府兵,而不是土地大量集中,日耳曼想在罗马的旧土地上搞农奴制?自耕农能把这群搞农奴制的,屎给打出来。

    【法律可以使一种生产资料,例如土地,属于一定家庭。这些法律,只有当大土地所有权适合于社会生产的时候,如像在英国那样,才有经济意义】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