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九一章 最后的闹剧(十七)

事,转而问起来这个,便道:“若国公这说,其实也可以说,我就是这个意思。”

    “西京过陇西到轮台,既是迁民,也是戍边之用。罗刹国,当为日后之敌,不可不防。西域等地,数百年混乱,边患不宁,也最应提防。”

    “至于别处用兵事,倒是不必多加考虑。”

    “若倭国、朝鲜等,既沿海,那事情就好办。”

    “而若安南,缅甸,也是一样的道理。既可海运,何必非要过那莽林崇山?”

    “西南改土归流……自古西南,未有可成朝廷大患者。况且,既有长江,附近又有川蜀、湘楚等地,皆腹地,有粮有人,这都好说。”

    “而若雪域高原,则更简单。一来即已得孟加拉,从那进兵更易;二来纵然进兵,也不过三五千人可定。”

    “是以,唯独自西京而至轮台的路,必要着重解决。哪怕不考虑迁民事,只考虑军事、定边之用,亦必要办成。”

    “至于风帆配以火轮而两三月可抵扶桑的大木船,更不必提。”

    “如此,我便以从京城到黑龙江的铁路,试言其中之利、解人地之困的诸多利处。还请国公斧正。”

    李欗略顿片刻,选了一个非常偏僻的切入点,来作为这个问题的开题。

    “国公应当知晓,自变革以来,辽河流域的迁徙人口,日益增多。可谓是,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之前本朝因着前朝教训,朝廷鼓励迁徙移民,但这些年迁徙数量却也不甚太多。”

    “然自从松苏各地变革之后,移民大增。”

    “究其原因,就在‘豆’之一物。”

    “但这也是表象,而归根结底,还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种豆既大有利可图,便有资本圈地种豆,而多雇佣人手。每年沿辽河而上者,不下一二十万。”

    “但这几年,人口迁徙速度,明显放缓。”

    “非是大豆已无销路,而是方便运输、贴近辽河的土地,人口渐多、土地多垦,已然实在是没什么太大的增长空间。”

    “至于偏僻处、不适合运输的地方,纵然尚有许多荒地,但资本并不肯去。资本不肯去,便难将百姓带去迁徙垦殖。”

    “若说有灾,朝廷出资迁徙,往往又不得不迁到远离辽河、运输不便之地。既运输不便,百姓多自给自足,便是正税,也极难。”

    “一来没钱,征不到钱,因为他们手里没钱。新迁徙过去,大家都有地,这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