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九一章 最后的闹剧(十七)

要继续折腾。

    而且,显然,刘钰已经折腾不动了,得找一个还能继续折腾下去的人,接好这最后一棒。

    老马说:【新时代,在破除了一切过去事物的迷信之前,是无法开启的】

    历史上,满清在这件事上,做的“挺好”——彻底破除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帝制的迷信,并且因为它身上的异族属性、以及不干人事的腌臜,使得破除的过程大为加速。

    当然,缺陷也有。那就是留下了诸如“若是本族皇帝”的一些幻想,不过这种幻想问题不大,在传统帝制的“迷信”被满清的不干人事彻底破除之后,倒也不可能倒退回去了。

    现在嘛,大顺确实需要一个人,来接好这一棒,来完成破除旧事物的历史行程。

    并且,这一棒,一定还要站在一个“干人事、关注小农”的角度,至少得假装如此。最终泡沫碎裂的时候,才能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彻底破除对圣君、好皇帝的幻想。

    如《斯捷潘·拉辛》里的那番话:“是的,我有罪,我承认我有罪。但我的罪,不是因为造反。我的罪,源于我是个傻、哔,居然相信有好皇帝,居然以为换个仁慈的皇帝就好了!”

    当然,大顺现在要在刘钰走后,完成这个历史行程的人,除了要破除这些对旧事物的迷信外,还得完成早期转型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最好把蒸汽时代的重工业底子打好。

    双重使命嘛。

    显然,现在看来,李欗距离这个“背传统帝制最后一口大黑锅的最佳人选”,倒是诸皇子里,就经济和政策思路上,最接近的一个。

    太子不大行。

    倒不是说仅仅因为楚地激进政策那件事。

    而是因为刘钰和太子之前深谈,发现太子真的连哪怕歪经的方法论的皮毛,都没摸到。

    比如说,修路问题。

    太子不是说不支持修路,也不是说不支持航运什么的。

    相反,就太子在楚地的激进的改革来看,太子也并不反对支持基础建设和运输效率的提升。

    但思路,和李欗完全不是一回事。

    李欗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跟着刘钰的节奏,逆练老马的学问——剩余价值不是从流通中产生的,但是它在流通中实现。现在阻碍大顺已经拥有的那些可开垦的荒地,具备产生剩余价值的条件,最大的欠缺就是解决流通问题。而若能解决流通问题,即可具备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也就可以促使资本前往,以剩余价值为诱惑,迅速让大顺的成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