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七三章 “帝”(四)

易的发展,改变了一些社会存在,也终于使得大顺朝廷对于货币的认识上升了一步。

    所有人都清楚,若不用行政手段,货币肯定会往土地、当铺、高利贷上跑。

    陕西商人、安徽商人、山西商人……之前已经一次又一次地用实践来证明了这一点。

    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导致湖北地区的种茶、种棉、种芝麻等操作,被太子的激进工商政策,直接搞出来了粮荒事件。

    也让皇帝对于工商业发展的负面因素,充满了不安。

    太子在湖北搞得那些东西,并不是说没办法解决。但这需要眼光、手腕、提前准备。

    老皇帝的不安,源于湖北一事,看得出,太子就一中人之姿。

    老皇帝相信,若是刘玉去湖北搞工商业,肯定不会搞出来粮荒的事,肯定会提前有所准备。

    但问题是,继承者的手段,经此一事,纤毫毕现。中人之姿,只怕无法驾驭那些繁复的手段。

    这才是老皇帝对工商业继续发展的负面因素充满不安的直接因素。

    既然繁复的手段,只怕继承人无法驾驭。

    那么,还不如直接筑一道新的行政命令的长城,隔开内外。

    这,至少不是往回退。

    而不往回退,一个原因是大顺现在的财政状况,已经和先发地区的工商业严重绑定。退,不是那么容易退的,即便退,也得需要长久的布局。

    另一个原因……

    则还是太子在湖北的激进改革。

    连在湖北的工商业改革,都搞成这个样。你以为,往回退,那么简单呢?

    就现在这个情况,往回退可是需要大手腕的,连个条件这么好的工商业发展都搞成这个鸟样,怎么可能会有往回退的手段呢?

    与其让太子将来面对新的矛盾、新的问题、甚至于一个“简单”的货币改革的后遗症问题,都手足无措、进退失据,最后要么激进、要么激进后吓得无比保守甚至反动,动来动去动成个王莽改制。

    那还不如提前布局,至少能按照现在这一套,走成萧规曹随。

    而这,恰恰就是刘玉认为,这可能是给野心家创造机会的前提。

    因为这么搞,大量的货币等同于不是分散到全国,而是全都留下了两省;先发地区内部,也不可能避免廉价工业品的冲击;以及更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将会加速先发地区的矛盾,小农、小生产者的破产,会极端加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