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七一章 “帝”(二)

手段,就是之前的对外扩张,拿下了广袤的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世界市场。

    这也就是,大顺工商业产值能够继续持续增加、而使得这一套东西不至于暂时崩解的原因。

    显然,印度、南洋、非洲贸易、欧洲贸易,以及周边的朝鲜、日本等,足够大顺保持一套极高速度的工业发展。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蒸汽机时代,这一大片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至少能够支撑500万人的非农业的工厂产业人口。

    虽然说,这个数量,相对于被皇帝的内外分治手段视之为外的山东、江苏、东北等地的至少七八千万人口而言也不算太多。

    但是,这也说明,按照历史经验,尤其是英国作为日不落但还没打鸦片战争前——即不考虑东亚市场——的历史经验。

    大顺距离发展到“必须要更多市场”的地步,还有极大的空间。

    这个极大的空间,保证大顺每年的工业产值保持一个爆发增长的速度,增长个十几年、二十年,大抵也是没啥问题的。

    由此,可知这一套东西的两个限制:贵金属、产业发展速度,至少都在二十年内问题不大。

    那么,这就是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桉。

    至于说,大顺朝廷到底有没有能力,保证大量的贵金属可能会在十年之内——包括北美西海岸金银矿和澳洲金矿,毕竟,旧金山之前,肯定有个新金山,而旧金山之所以旧,因为新金山是墨尔本——疯狂涌入国内的前提下,保证物价稳定、货币改革成功、热钱不会往土地上流、大量的货币不会飞到内地去囤地开当铺……

    这不是理论问题。

    这是能力问题。

    能不能做到,那又是另一回事。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险棋。

    钱,即便是贵金属,固然说越多越好,但要是短时间内一下子涌入太多,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

    毕竟,钱流进来了,肯定是要花的。

    而金矿、银矿、对外贸易的顺差等等,这么多的白银流入,白银肯定是要相对贬值的。

    白银相对贬值,手里拿着白银的这些人,便会琢磨着把白银花出去。

    而这些手里拿着白银的人,数量又不多。就算他们真的是奢侈到家里做饭的柴火都要凋花、天天去喝花酒、日日点花魁,那也不可能在生活消费上花那么多。

    既是生活消费上不能花那么多,明显白银又在贬值,那肯定是要投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