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三四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四)

得先讲清楚什么是人、什么是奴。

    但本质上,其实他们就是。

    因为他们的迁徙费用,是这些雇佣者预付的。大顺在这边是有政府的,也是有暴力机关的。

    既然有暴力机关,那么就得“尊重契约”。

    换言之,这些人万一要是逃走了什么的,是要出动暴力机关给抓回来的。当然,抓人的法理,不是“逃奴法”之类的玩意儿。

    而是,因为他们欠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抓回来不是因为你是奴,而是因为你欠雇主的钱。

    所以,本质上他们就是契约奴。

    但法理上,他们不是。

    而是【提前支付了雇佣费用的、签订了劳动契约的、此契约符合私有制法权的、被朝廷法律所认可且保护的合同下的、不可视作为奴隶而是人的长工】。

    这些雇工对这等到底算人还是算奴隶的名称,并不关注,也不甚在意。

    倒是很乐意回答维伦德里的第二个问题。

    大部分的回答,还是满意的。

    整体上,劳动强度并不是太大,而且每个人的“价格”都比较高,毕竟运费在这摆着,是以雇主也不敢往死了用。

    这和东海岸的那群爱尔兰人不同。

    很多奴隶主会雇佣爱尔兰人做一些危险工作,因为爱尔兰人比黑奴便宜,且黑奴是个人财产。就像是自耕农养牛,也知道不能往死了用,死牛卖肉可不如活牛值钱,况且黑奴还不能卖成牛肉。

    但问题是,那些爱尔兰人,是自己跑到北美的。奴隶主并未支付他们的船票。

    大顺这边,每个雇工都是雇主出钱运来的,其实相较于自己跑来的爱尔兰人,仅在“价格”上,倒更似奴隶。

    终究,成本还是太高。

    横渡太平洋的船票、从枫林湾穿越山口的再迁徙,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这几个雇工是去年来到这里的,要在这里干满八年,差不多能还完债、能积攒出可以购买土地的钱。

    不过,实际上,他们的“为他人劳作”的时间,可并不止八年。

    在老家,他们还参与了河道挖掘、河堤修筑等劳作,再跑到这边干六年还债、干两年积攒出买地的钱,这些都算上的话,基本上可视作忙了大半辈子,终于在快要干不动的时候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耕地。

    但要说他们是否对这里的生活满意……无疑是满意的。

    这边,终究和下南洋不同。下南洋,有劝君莫要下南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