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一七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中)

理,没什么这个权、那个权的。人均25亩的情况下,一个男性青壮劳动力所能创造的价值,在农业时代,就是比女性高。

    于是,这样的社会存在,造就了这样的社会意识:女性找婆家,是需要“展现自己的劳动能力”的。

    这种展现,体现在婚俗上:女性在结婚时候,必须要准备大量的鲁布嫁妆。包括背面、褥子面、门帘子、衣衫布等。

    以证明“我作为妻子是合格的,我有劳动能力,且我的手很巧,可以织很多布”。

    男耕。

    女织。

    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加上这里适合种棉花,使得这里有俗语唱曰:插花描云不算巧、纺纱织布吃到老。

    固然说,伴随着李淦继位,社会稳定,休养生息,气候转暖等等因素的叠加,人口激增。

    社会现实已经是:只靠男性在人均三亩的土地上劳作,已经无法满足家庭的税收、地方赋、铜银兑换、劳役等封建压迫的需求,使得女性的劳动价值在家庭内部的比例增加原本人均25亩地的时候,男耕女织,家庭劳动就算不算钱、不算在社会劳动里,那么男女对家庭的价值创造可能是八二开现在人均3亩地的时代,大概就是六和四开、七三开。

    但一方面,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依旧延续这人均25亩地时候打下来的意识基础。

    另一方面,也使得女性对于鲁布的技巧,若是不足,是真的难以养家。

    在这种氛围下,即便说,大运河已经不再是全国性的交通主干线。

    但是,这里一般自耕农的日子,也还基本过得去。

    如果说,移民是放在黄河北决之后的背景下,肯定从者如云。

    一方面原本的经济贸易体系崩溃另一方面黄河漫灌,农业基础也基本崩了。

    那时候,留在老家,就真的只能饿肚子了。在那时候,说移民,自然简单。

    可尴尬的就是,现在,黄河没决口,要防患于未然。而这里的自耕农,小日子基本还能凑着和过。

    再加上这里严重的安土重迁、故土难离、守着祖坟等等情结,真的是件很难很难的事。

    最简单来说,安山湖周边的围垦,已经数百年。很多家庭的祖坟都在这里。

    现在刘玉说,要把这里重现大野泽、梁山伯,要把这里淹了。

    也就等同于,要把人家的祖坟给淹了。

    这,要是没有阻力,那就真的只能在编造出的“中国”里找这样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