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一五章 优势

找百“脑力民工”,年年能编,会查表就行。

    沿途的岛屿中转站、中途补给站,这几个东西,刘玉也靠着对澳门问题解决了。

    澳门问题是个幌子,打压的是葡萄牙的檀香木贸易,从而为檀香山的檀香木夺取了市场。

    葡萄牙的檀香木,借着澳门问题,大顺给了诸多的限制。

    加税、抓、罚、烧,几波下来,制造了一波大顺内部的檀香涨价,因为原本的供货商被刘玉祸害了,檀香山立刻迎来了“贸易的春天”,迅速填补了大顺内部的巨大檀香木市场。

    刘玉又不信佛,檀香木这破玩意儿,他也没啥兴趣。但借着这些事,以檀香山为中心的太平洋中转站,已经初现规模。

    最起码,可以保证躲避飓风、提供饮水、越冬泊靠、提供粮食、提供新鲜蔬菜水果抵抗坏血病、降低太平洋航线死亡率等功能。

    运输工具产能,这个问题更简单。

    大顺为了参加一战,憋了一堆的造船产能。

    一战打完,大顺不可能继续扩海军了,正好都要转型商船,满足波斯印度等各地贸易的需求。

    之前造船的产能依旧在,有从刘玉威海练兵时候,从引入法国战列舰开始,积攒下的二十多年的熟练造船工匠。

    有从瑞典引入的、在东北展开的木焦油产业。

    有以南洋和印度贸易为原材料的帆布产业。

    有南洋和东北的造船木料加工厂。

    又不需要按照战列舰的规模,搞什么30英镑一吨的高规格战列舰标准,给上钱,立刻就能爆产能,造一堆能跑太平洋的运输船。

    当然,水手、候补船长、远洋技术人员,这个本来也不缺。大顺之前一直是超额培养人才的,一堆实际水平完全能当船长的,全都蹲在船上当见习船长,一艘船五六个见习船长,这个当然也不缺。

    简单来说,只要有钱,都无问题。

    所有的科技点,基本都点了。

    所有的中转站之类的细节,之前也一点点搞完了。

    而刘玉派人去北美西海岸“找金子”,本来就是做给别人看的。西海岸有没有金子,还用得着那些探矿队的去确定?他当然知道西海岸有金子。

    而且,他还有个官身和信誉。

    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真正打完、凡尔赛和约还没签、探矿队的矿区寻找还未完成,大顺这边的北美西海岸移民已经开始了。

    第一批从黄河河道规划区遴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