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八零章 国富论(二)

者在那混日子?还是混成了19世纪的世界棉纺织业中心?

    这个是未来的事。既然还未发生,肯定是要狂喷的,这种关税保护肯定会把曼彻斯特搞成一群懒汉、毫无技术进步之可能。

    至于说中国的棉布产业……

    那只能说,“相对优势”理论,是他娘了个腿的完全正确。

    因为洪武皇帝的税收政策,那时候是实物税,不能折色银,当然也没法折色银。

    所以,黄道婆先发的松江布,因为实物税里的“布”,快速的发展起来了。

    别处的人要交税,自己纺织棉花,还不如拿着粮食啥的,来松江换棉布呢。

    这就是在全国统一市场下的、以征实物税制造需求的、米丝桑棉几大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相对优势促进下,使得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在明代快速发展起来了。

    甚至可以说,松江地区在明代的棉纺织业发展,就是个典型的“相对优势”的实操。

    同样是一天的劳动,我种大米、我采桑叶,都比松江快。而松江,织棉布也确实比我快。

    那我干嘛又种大米、又采桑叶、又搓棉布呢?我干嘛不多采桑叶搓丝,去松江换棉布呢?

    我擅长搓丝,他擅长搓棉。

    我一年干365天,他也一年干365天。我这365天都搓丝,因为我搓丝快;他这365天都搓棉花,因为他搓棉花快。然后我和他交换。

    我一年干365天,300天搓丝,65天搓棉;他一年干365天,300天搓棉,65天搓丝。我俩不交换,各自交税。

    哪个总生产量更高?

    甭管这些东西是不是交税了,交税了,不是进黑洞了、不是蒸发了、不是消失了。

    社会分工、地域分工、相对优势、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整个长三角的总生产量增加,简直可以视作教科书般的相对优势实操。

    虽然,制定政策的人,是无意识的推动了历史。他压根就不可能考虑到这些问题。

    甚至,连“消费”也是扭曲的,是实物税促成的这种消费品交换。

    但至少,比靠着高额关税保护和印度崩溃而发展起来的曼彻斯特,更具有自由贸易的代表性吧?

    曼彻斯特也配谈自由贸易?甘地领导个自纺运动,都20世纪的技术水平了,一年就干废了曼彻斯特246家纺织厂,也配谈自由贸易?

17小说网_www.17xs.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