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七九章 国富论(一)

国人,而且是个热爱祖国的英国人。所以他提出的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是英国当时相对欧洲有很多的“绝对优势”产业。

    其次,欧洲是破碎的,单独一个国家和中国一个省差毬不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全产业链自给自足,也缺乏一个大顺这样的基本上相对破碎欧洲统一的多的国内市场。

    亚当·斯密,考虑了欧洲的状况后,认为他的“绝对优势”理论绝对站得住——除了荷兰,其余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产业。

    但是!

    但是,伴随着大顺整合了南洋、日本、朝鲜、印度的经济区之后,那就出大事了。

    整体上,此时大部分的商品,东方的生产效率全面高于欧洲,再加上物价革命的传导性。

    使得东方商品,几乎具有全部的“绝对优势”。

    而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国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那么这个国家就直接等着死就行了,他是无法在国际分工中获得好处的。

    这,也是亚当·斯密的理论,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假如,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呢?这个全面劣势的国家,为什么要拥抱自由贸易呢?】

    同样的,此时此刻,大顺鼓吹的自由贸易,在英国就恰恰存在这个问题。

    自由贸易,不是圣经、也不是可兰经。

    不可能是“因为经树上这样说,所以我们必须这么做”。

    自由贸易,得是“参与者都能得到好处”,所以大家猜支持自由贸易。如果参与者明显没好处,在“绝对优势”理论下,全面处在劣势,那为啥要拥抱这个自由贸易呢?

    这时候,“辩经”、“解经”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亚当·斯密没法解决的这个疑惑,也即是现在大顺和英国贸易的现实,能否在自由贸易的理论框架下解决?

    能。

    谁的学说?

    李嘉图。

    【相对优势】理论。

    举个非常粗浅简陋的例子。

    假设,英国和大顺,都生产棉布和火枪。

    大顺的棉布5块钱,英国的棉布10块钱。

    大顺的火枪8块钱,英国的火枪10块钱。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英国既不用生产棉布了、也不要生产火枪了,找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吧。

    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